港珠澳大桥上的诗锚
——与河南诗人安然师妹在彩带前的合影
文/孙晋平
(一)
骄阳早把我烘烤到眩晕,
但你总还是豪情不减的,
指着远处非常好奇的说:
“看,吊桥上的斜拉索多像把琴——
借着海风正为我们弹奏着《别离》”。
你头载礼帽身穿花衣,
牛仔裤上旋窈窕淑女,
同时也像一株倔强的蒲公英。
(二)
55公里长的大桥上面,
我们一起瞅见了惊奇:
你嗅到家乡贾鲁河中的土腥,
我瞧见了酷似黔域记忆渔村。
在快门按响的那一刹那,
有白海豚跃在水面欢腾,
在取景框的边延上面,
溅起诗花的漂亮花韵。
(三)
眼瞅着大桥上的车辆总穿流不息,
你忽然又沉默不语,稍许,
你摘下礼帽把鬓发往后理了又理,
然后仔细的别向耳后——
这个动作让我又再次想起,
几年前在贵州贵安的樱花园山庄,
在老师的公寓第一眼看到你时的美丽。
(四)
从前和现在的场景交织,让我浮想联翩,激动不已。谁曾想,这是你要拉我一起合张照、留个影,去留住采风这段时光的美好记忆。谢谢你!师妹[调皮][玫瑰][玫瑰][玫瑰]
注:贾鲁河是周口母亲河,安然在平日里的诗中常现此意象,而礼帽、花衣和牛仔裤是师妹拍照当天的穿戴。
白海豚对应诗花韵脚是大桥生态符号与传统文化基因交融的象征。
此诗从贾鲁河(河南)到黔域渔村(贵州)再到港珠澳大桥,完成了诗意的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