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为弦,妙手作韵——高铁按摩师张杰安的济世行”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湖北武穴医者张杰安:以书法悟道化入指掌,乘高铁织就千里医缘
在鄂东门户武穴市,活跃着一位独特的医者。他的行医轨迹,如同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般,跨越城市与距离的界限。他并非声名远扬的悬壶名医,却凭借一双神奇的手,让四方患者不顾迢迢路途,跨城奔赴与他的约定;他没有气派喧嚣的诊所,却在飞驰的高铁列车旁,搭建起一个个流动的“健康驿站”。他,就是被百姓亲切誉为“高铁按摩师”的张杰安。
十指运化:书法悟经中的疗愈密码
张杰安的“按摩室”,不在豪华的高楼大厦,而在他与患者心手相通的方寸之间。他的按摩技艺之所以独树一帜,根源在于书法与医道的奇妙融合。
自幼便痴迷于书法的张杰安,在漫长的研习岁月中,对运笔之道有着深刻的领悟。提按转折间,讲究的是力道的通透,每一笔都需力透纸背;行云流水之际,贵在气息的绵长,一气呵成,毫无滞碍。多年如一日的临池不辍,让他意外地发现,书写时腕指间的刚柔律动,与推拿按摩时的发力精髓竟如出一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为患者按摩时,他巧妙地将书法中的“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融入指端。当他点穴时,犹如书写楷书般沉稳,精准地落在穴位之上,力道沉实,直达病所,仿佛能将隐藏在身体深处的病痛揪出;推揉之际,似行草般流畅,手法连绵不绝,沿着经络游走,将堵塞的气血疏通开来;而在拨筋理结时,又如同篆隶般坚韧,柔中带刚,轻松化解肌肉与筋脉间的粘连。
许多患者都惊叹道:“张师傅的手就像长了眼睛,每一下都能准确无误地落到最酸胀的地方,而且那手法,就好像握着毛笔写字一样,轻重缓急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说不出的熨帖!” 这份独特的手感,正是他在墨香的滋养下,经过无数次实践与感悟,所形成的“指尖悟性”,是时间与汗水交织的结晶。
高铁为桥:疾驰时代里的仁心坐标
随着张杰安医术的口碑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不仅武穴市周边,就连鄂赣皖毗邻地区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考虑到异地求诊的诸多不便,张杰安开创了极具时代特色的“高铁诊疗模式”。
“钟点房问诊”:对于外地赶来的患者,在他们乘坐高铁抵达武穴北站后,可就近租用钟点房。张杰安则会带着便携按摩床,准时出现在患者面前。在一室清幽之中,他的手指翻飞,如同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不过数十分钟的治疗,患者们的疲惫便一扫而空。来自上海的李女士感慨地说:“这种看病方式比专程去医院省时省心多了,下车就能接受治疗,治完就能返程,就像搭乘了一趟专属的健康专列!”
“跨城赴约”:除了在武穴本地接待患者,张杰安也常常应外地患者的请求,踏上高铁,前往患者家中进行治疗。他的行囊里,除了按摩巾、艾灸条等必备的医疗用品,还总少不了一卷《灵飞经》字帖。南京、合肥、九江……这些城市的高铁站,都留下了他匆匆的脚步,而高铁时刻表,也成了他特殊的“出诊单”。有患者开玩笑说:“张大夫的‘诊所’都开到12306上去啦!”
“枢纽接力”:遇到多地患者在同一天预约的情况,张杰安便巧妙地利用高铁的高效衔接。清晨奔赴黄冈,中午抵达九江,傍晚又返回武穴。在飞驰的列车上,车窗外的山水匆匆掠过,而他则闭目凝神,在脑海中反复摹写着虚空中无形的“穴位方剂”,为下一场治疗积蓄力量。
金杯银杯:疾痛消散处的口碑丰碑
在张杰安那简朴的“工作室”里,没有一面面鲜艳的锦旗,但患者们对他的感激之情,却在口口相传中不断升温。
货车司机老陈,长期饱受腰椎僵痛的折磨,严重到无法久坐,这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经过张杰安三次在高铁站旁钟点房的精心治疗后,老陈终于又能稳稳地握紧方向盘,在公路上自由驰骋。
程序员小吴,由于长期伏案工作,颈椎反弓,时常头晕目眩,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张杰安得知后,趁着出差的机会,前往小吴位于杭州的寓所,运用独特的“悬腕提按法”,疏通了小吴颈椎处的瘀堵。经过治疗,小吴的头晕症状明显减轻,再次投入到代码世界时,一切又重归清晰。
八旬的教师周老,膝关节炎让他寸步难行,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张杰安连续一个月乘坐高铁前往黄石,为周老施艾灸、运柔掌。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周老的膝盖疼痛逐渐缓解,行动也变得自如起来。周老满含热泪,亲手写下“指底春回”四字赠予张杰安,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行者无疆:铁轨延伸处的医道求索
如今,“高铁按摩师”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但张杰安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与谦逊。他常说:“高铁只是我行医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手底的功夫和心中的仁念。” 每天,他都会抽出时间进行书法静修,在《黄帝内经》的古朴文字与碑帖的墨香中,双向参悟医理。同时,他也积极学习现代肌骨解剖学知识,努力让传统的推拿技法与现代科学认知相互对话、融合。
武穴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杰安将古老的‘行走郎中’精神,巧妙地融入到高铁时代,用书法的智慧升华了推拿技艺,他是民间中医守正创新的生动缩影。”
一列列疾驰的列车,载着张杰安的仁心穿梭在城市之间,铁轨的铿锵声,仿佛是一首悠扬的济世弦歌。张杰安以手指为毛笔,以自己的身体为砚台,在一个个流动的驿站间,书写着一卷属于当代的“千里经络图”。在这幅图中,没有终点站,只有他对生命疼痛的不懈抚慰,和对杏林初心的永恒守望,而他的脚步,也将随着铁轨的延伸,继续迈向远方,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