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一凡 本名张法荣,杭州人。
喜欢文学、戏曲、音乐、旅游。为文涉材用体广泛,主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文曲婉含蓄、清丽雅致,蕴含哲理情趣、人生感悟,深受读者喜爱。作品见各类媒体。
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中山先生
翠享村史话
作者: 一凡 - 杭州
诵者: 德源 - 河南
翠亨村,五桂山下南粤的一个小村镇,位于去去千里百越大地,广东中山市东南二十里处,近抵香江维港,东临珠江,直下南洋。隔岸的阵阵来风,也荡起激流,涌起骇浪。
狭窄的街巷,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把风云变幻的世界骚动。远去烟尘尽头,华夏两千年的足迹,伟人的身影向我走来。
时光,在一声炮响之前。谁敢想像,若无先人指点,何以竞为先驱?伟人的心智突发启想,绘下一幅蓝图。从此这里,构划了不朽的举世篇章。
高大的酸子树下,一幢赭色的两层三开间砖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中西合璧。西方古典建筑的风格和中式酸枝家具的陈设,巧致的窗廊,精美的神楼,庭院清幽,绿荫华盖,处处显出主人的与众不同。
四周是传统的岭南碉楼式民宅,阡陌纵横,肥田沃土,一样的农耕式的家园。推开院门,关不住的第一缕晨光朗朗升腾。
就在那年,1866年一个凉爽的秋夜,村里神庙中的北帝突然现了灵。孙家杨氏夫人梦中惊醒产下一个男婴,由此拜北帝为“契爷”,乳名“帝象”,号“逸仙”,大名中山孙文。有幸的土地,基因里先天受命的悟性,孕育了伟人的血象。
再也找不到那座供奉北帝神像的北极殿了。有人找到仅剩的石门已破残不堪,又传闻它已荡然无存。而我却是一眼看到,孙家门前那株由伟人亲手栽下的酸子树。
我的思绪总是先入为主,停留在最初的印象。即便野史,也是用正经的墨迹写就。可敬的神灵,神武的北极玄天上帝,被史者沾光可以消灾解难。
多灾多难的小村镇,连吸吮的乳汁里都含着屈辱和愚昧,泱泱大国数以千年固步自封昏睡不醒。而从此,一位伟人从这里走出。在沧桑万变的世纪,顺着浩浩荡荡的潮流,惊滔不绝的澎湃,试验了一场划时代的空前与绝后。
天下为公的昭示,灵魂闪烁在思想的疆界。长夜困顿,啼鸣悲泣。黎明破晓前,一个声音在呼号。民族、民权、民生,千百年的舞台上,将上演一场从未有过的绝唱。
这是子夜点亮的明灯,这是何等样的惊天动地!在我的心中,就如同普鲁米修斯盜取火种一样的神圣,一个伟大的殉难者的行经。
伟人的像前我陷入沉思。志窥远大,性慕新奇,思想的烈焰在火热的夏日里燃烧。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终帝制而起共和。武昌的枪声砥风砺雨,开革命之先;那本建国方略真知灼见,穷天地之想。我唏嘘,一个 真正的设计师,一个伟大的预言家和实践者。
老屋是显得陈旧了。新的村镇建筑今非昔比,更有芭蕉肥硕,椰木高耸,实果累累,花草丰美,透着岭南特有的民俗民风。而我的目光穿越热与火的岁月,把凝固的历史化作热流淌进心底。
来自太平洋彼岸檀香山的酸子树,当年伟人从普纳荷学校带来的一棵小树苗,沛雨甘霖,茁壮成长,如今已是参天大树,依然枝繁叶茂,满目苍翠。幸亏了这方非凡的大土。
2025年7月1日


诵者简介:
江涛: 字德源,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