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割净
马延明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马传江教授所著的《临池杂咏—马传江书论集》第十二篇开篇有一首诗:“画似金刀之割净,从容千里不留行。痴人说梦争疾涩,腕底何曾解风情。”“金刀之割净”,啥意思?出自何处?我上网查之。
“金刀之割净”的出处是清竺重光的《书筏》。原文为:“画能如金刀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这句话的意思是,绘画时要像用最锋利的刀切割一样干净利落,空白处要像用最精密的尺量过一样整齐。
本人认为在书法上“金刀之割净”和“计白当黑”有异曲同工之意,有笔画处(黑)要像用最锋利的刀把不该有墨的地方割干净;无笔画处(白)要用最精密的尺量准该留多少。“金刀割净”的净是净洁的意思。书法上如果能达到净洁之境,方为上品。作为一位书法家怎样能达到净洁之净?
首先要立德,使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在 《集古录》 中对 颜真卿 的评价。欧阳修在评价颜真卿的书品与人品时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颜真卿这个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他写的字同样是遒劲有力,就如同他的人品一样。此外,历史上还有其他书法家和书法理论的支持这一观点。例如,唐代柳公权提出了“心正则笔正”的观点,认为书法家的心态会影响其笔法; 宋代苏轼 也认为“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一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书法与人格之间的联系。
历史上也有许多名人虽然字写得很好,但是却不被人所推崇,比如中国南宋初年的宰相秦桧,他的字写的很好,但是却不被人喜欢。因为他为官期间,打压抗金英雄岳飞,主持签订绍兴和议,被视为卖国求荣的奸臣。再比如,北宋末年权相蔡京,其书法被米芾、启功等大家赞誉“冠绝一时”,但因恶名被剔除“宋四家”,改为了蔡襄。

秦桧作品

蔡京作品
其次,学养丰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练书法最后比的是学养,我非常认可这一点。大家想一想,哪一位书法大家不是学富五车?我们来看一下启功先生和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出生于北京,满族,字元白,又作元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当代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 。他的书法用笔干练,沉着痛快,法度严谨,点画精妙,结字俏雅隽秀。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人的儒雅气质,蕴含着浓郁的书卷气。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 曾经担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书法用笔圆润而藏锋,如同“屋漏痕”、“锥画沙”,优游不迫,透露出一种从容闲适、宁静和平的气息,如同佛家的禅语,清和简静、俊朗神秀。

再次,娴熟的技艺。在创作书法作品时,要做到得心应手,心领神会,必须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我们来看一下大书法家魏启后先生的作品。
魏启后(1920—2009)是中国山东济南籍著名书法家、画家,山东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早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课余兼习书法,受教于溥心畲、溥雪齐、启功诸先生,受益良多。书法学二王、初唐及北宋诸家,真书多隶意,草书多章草法,行书近米元章。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又大胆借鉴20世纪以来新出土的两汉简牍,创新意愿十分强烈。从存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临摹了许多的历代名家作品,技法纯熟,用笔果敢,在遵循传统笔法、结构的基础上,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并融入了个人独特的风格,达到了技艺与规则的完美统一。


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名家,正是由于他们人品正、学养丰、功夫深,才能在书写时,物我两忘,心无挂碍,书之有物,用笔骏力果断,带着自信与豪气。他们留下的的作品,让人看着舒服,百看不厌,给人以“雅洁”的文人气息。反观当今一些所谓的“学者型书法家”,连一篇像样的理论文章都没有,搞笔会时,求书者让其应景写幅字,推诿写不了;还有一些作者写丑书、怪书,故弄玄虚,沽名钓誉,自我标榜,让人生厌;更有甚者,出去搞笔会就会写那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招摇撞骗,求书者一出词,他就紧张,就不敢写!
于是乎!作为我们每一位书法爱好者,首先要修身、立德,不断地加强文化修养,博学多识,向历史上的名家学习,不断地去锤炼技法,向着“金刀割净”的方向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