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铁路发展任重道远
到土耳其以佛所之前,在附近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就餐,午饭之前,到园子里转转。中午的祷告开始了 ,连狗也学着“作祷告”。
这个园子里,摆着各个时期的火车,供人们参观。其实,在土耳其,人们的日常交通并不靠火车,几天来的旅行,并未见着火车或火车站。
翻开资料显示:土耳其铁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国家工业化、地缘战略深度融合,近年来更以技术国产化和国际走廊建设为核心,展现出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转型。但铁路和火车的发展任重道远。
先看看帝国遗产与共和国初期(1856–1950)吧。 第一条铁路(1856年):奥斯曼帝国时期由英国公司建成伊兹密尔–艾登线(23公里),至1923年共继承约4,136公里铁路。 共和国扩张(1923–1950):凯末尔时代将铁路视为“铁网编织国家”的象征,新建超3,000公里线路,重点连接中东部资源区(如安卡拉–开塞利–锡瓦斯线),铁路网密度提升至7,764公里,货运占比达68%。 工业配套:1930年代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钢铁、煤炭),铁路成为原料运输主干。衰落与复兴(1950–2000)
1950年后公路投资主导,铁路建设停滞,年均新增仅30公里。1980年代重启现代化,推进电气化;2003年政策转折,将铁路列为国家战略,开启高铁时代。首款电力动车组“国家列车”(2023):由TÜRASAŞ研制,时速160公里,75%本土化(转向架、牵引系统等核心部件由Aselsan等土企提供),用于Adapazarı–Gebze通勤线,计划2025年底部署56列。 设计时速225公里的国产高速动车组2025年启动测试,本土化率达65%,采用国产牵引系统与TCMS控制,计划2026–2028年交付14列。 100%国产电力机车E5000:2023年投运,功率5MW,获TSI认证,标志核心部件(牵引电机、变流器)完全自主。这条路,土耳其走得很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