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建宁,1963年生,四川成都,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诗书画印研究院院士,中国嵊州王羲之研究会会员,中华爱心书画院会员,北京通天彻地文化艺术中心委员。大量作品在“今日头条”“网易”“百度”“腾讯”“期刊杂志”等媒体发表。
2020年获“墨韵中华书画展览活动”金奖。
2020年获全国第一届“羲之杯” 绘画组专家组评审金奖。
2023年获央视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画院“聚焦两会,关注民生“活动,“书画名家”称号。
2023年获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泼墨中华情”,“作品最具收藏价值”荣誉称号。
2023年获中亚峰会艺术节推荐艺术家作品展,获二等奖。
2023年作品《春露甘南》被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是一束光》收录。
2023年《天上的西藏》等三幅作品被《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八期录用。
2023年获“国宴国酒 艺术茅台”书画名家称号。
2023年“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中国好品牌迎亚运艺术展,参选作品获优秀奖。
2023年《新都桥秋意》等三幅作品被《漫动作》第十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物。
2024年第十三届全国民间书画大赛获特等奖。
2024年获中国百家文化网“四海杯”海内外诗联书画邀请赛金奖。
2024年全国第六届民族团结书画展《飞瀑洒落秋意浓》获优秀奖。
2025年眉山苏东坡诞辰889年,全国书画展,作品《东坡观棠》入选并收藏。
2025年杭州洞宵宫杯全国书画展,作品《寻幽天柱山》入选并收藏。



墨染山河韵 笔绘天地心 —— 白建宁山水画艺术评论
在天府之国的文化氤氲中,一级美术师白建宁以山水为纸,笔墨为舟,在传统与现代的艺术长河中溯流而上,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山水画卷。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赋予他艺术灵感,历经岁月沉淀,他的山水画已然成为当代画坛中独具魅力的存在。



白建宁老师的山水画,深植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沃土之中。他对历代山水名家的技法烂熟于心,从五代董源、巨然的淡墨轻岚,到北宋范宽的雄峻巍峨,再到元代黄公望的萧散简远,皆能在其作品中寻得精妙的传承。他的笔墨运用极为考究,以中锋勾勒山石轮廓,线条刚柔相济,既有铁画银钩的坚韧,又含行云流水的飘逸;皴法上,或用披麻皴表现江南山水的温润,或施斧劈皴凸显北方山峦的险峻,通过丰富多变的笔触,赋予山石肌理以鲜活的生命力。在设色方面,他深谙 “墨分五色” 之道,淡墨渲染出云雾的缥缈,浓墨点染出树木的苍劲,使画面层次分明,虚实相生,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白建宁老师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窠臼,而是在传承中锐意创新。他的山水画在构图上极具现代意识,常常打破常规的 “三远法”,采用新颖独特的视角,营造出极具张力的视觉效果。例如,在部分作品中,他以俯瞰的角度描绘连绵不绝的山脉,画面如展开的长卷,气势恢宏;又或是截取山间一角,通过巧妙的留白与构图,以小见大,展现出山水的深邃意境。同时,他大胆尝试将西方绘画的光影元素融入其中,在保留传统水墨韵味的基础上,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夕阳下,余晖洒在山间,通过明暗对比,使山峰更具层次感,这种中西融合的创作手法,为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建宁老师的山水画不仅是技艺的彰显,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寄托。他钟情于描绘四川本土的山水风光,蜀地的青山绿水、奇峰怪石在他笔下焕发出别样的风采。那云雾缭绕的峨眉山,层林尽染的九寨沟,蜿蜒曲折的都江堰,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勾勒出家乡山水的秀美与灵动,传递出对故土的眷恋与热爱。在他的画作中,常常能看到山间的村落、劳作的农人,这些生活气息浓郁的元素,使画面更具人文情怀,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蕴含着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让观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白建宁老师在山水画领域的成就斐然,其作品多次在重要展览中展出并屡获殊荣,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高度认可。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艺术探索的见证,每一笔墨都是他对山水、对生活的深情告白。在未来的艺术征程中,相信将继续以山水为友,以笔墨为媒,创作出更多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佳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续写辉煌篇章。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