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伏
作者/葛国顺
记得以前每到六月,正当处于时梅天,梅雨季节每天都是潮湿湿的。再说当时大多数人家住房条件也不算好,尤其在我们农村乡下,每当进入农历六月,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书籍、字画放到三伏天的太阳底下暴晒。俗称“暴伏”。因而乡间有个说法,“六月六,晒日头;晒了娃娃不生病;晒了丝绸不起虫。”

传说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书书不蠹。当天,各家各户在院子里架竹竿,铺床板,拴绳索,摆满桌椅板凳,之后便开始翻箱倒柜,把积压的衣物、被褥、床单统统搬到院子里晾晒。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衣物或悬挂、或平铺,无拘无束地展示着它们的身姿,欢欢喜喜地接受着阳光的洗礼。一路看过去,整个院子像铺满了无数盛开的花朵,姹紫嫣红。
回忆那时“暴伏”,对大人来说是件辛苦的事,然而小孩感到新鲜好玩。“天上日头炸晃晃,百虫晒得精光光……"孩子们唱着儿歌,在那些飘动的衣服被褥下面钻进钻出,快乐地游戏,大人们生怕孩子弄脏了暴晒的衣物,一个劲地撵还不管用。那些刚过门的新媳妇都要把嫁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老年人还要特意晾晒寿衣寿帽。吃过早饭后,妇女们都穿上最好看的衣服三五结伴笑着东家进西家出,摸摸你家的绸缎,看看他家刺绣,瞅瞅谁家媳妇心灵手巧,谁家老人寿衣齐全,谓之“晾针线”,赞叹不停。暴伏时节,大人还让小孩将衣服脱光,站在太阳底下晒肚脐眼,晒后再淋浴,俗称“晒铁身子”。

记忆中,我家暴伏时,父母亲一大早就在院子里搭起几块木板当晒台,再拉上几根晾衣绳,上面挂满四季衣物,就连簸箕、筛子里都摊上一堆衣服,把整个院子装扮得花花绿绿、高低交错,令人眼花缭乱。母亲总是不停地翻动和拍打衣物、被褥,既给棉衣、棉被疏松了筋骨,又让它们里里外外都能得到阳光的眷顾。到了冬季,似乎还能闻到晒伏时阳光留下的味道。而那些有小人书则引来不少小朋友前来围观。此时,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向小朋友比划着,讲书中事,让他们羡慕不已。我出学校门后,在乡下居住时也暴伏过,赶个晴好天气,父母忙暴晒衣服,我则把自己收藏的书籍抱出来晒晒,去湿防虫蛀。
现在城乡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商住楼,小别墅比比皆是,楼上楼下属于正常,“暴伏”成了历史,几乎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