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翱翔
在岁月长河的不经意转角,一张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由毛泽东题写“永垂不朽”,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的革命英烈证书被发现,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壮烈历史,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李会德——这位在历史深处熠熠生辉的英雄。
李会德,1890年出生于乐昌县坪石镇皈塘寨头岭村。在那个风雨如磐、国家民族深陷苦难泥沼的时代,他毅然投身革命,1928年1月参加红军游击队,成为黑暗中追寻曙光的一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对李会德而言,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扛肩,从此,他将个人命运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绑在一起。
1931年,李会德担任中共宜乐县委寨头岭党支部书记,他长期战斗在皈塘老区寨头岭狮子岩、竹岗圆通庵、皈塘忠臣寨、杨柳湾、京口坳坵等地。这些地方,是革命力量的秘密据点,是星星之火的隐匿之处。李会德就在这些地方,与战友们为了革命事业,默默耕耘,积蓄力量。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唤醒民众的觉醒;他组织游击活动,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让反动势力不得安宁。
然而,革命之路从来都是荆棘丛生。同年,在给湘粤游击队运送粮食时,李会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粮食,是游击队员生存与战斗的基础,李会德深知其重要性,即便面对重重危险,也毫不退缩。被捕后,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妄图从他口中得到革命的机密。但李会德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一个字,他的意志坚如磐石,任何威逼利诱都无法动摇他对革命的忠诚。最终,他被残忍杀害于湖南郴县,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李会德的一生,短暂却又无比灿烂。他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的故事,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史诗,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不再面临战火纷飞、生死抉择,但同样会遭遇各种挑战与困难。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觉得压力如山时,想想李会德在敌人的牢房中,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却依然坚守信仰,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抱怨命运不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想想李会德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李会德的精神,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照亮我们奋斗的方向。它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不能迷失自我;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时代的召唤下,敢于挺身而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要有无私奉献的情怀,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拼搏。
让我们铭记李会德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李翱翔(笔名:江帆),酷爱文学。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近千篇散文、游记、报告文学、政研论文散见于市、省、国家级刊物,参加各地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