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卫山河:抗日英烈李红光传
一罗培永
在东北抗日的烽火岁月里,有一位朝鲜族抗日英雄,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白山黑水间书写了壮丽的抗日篇章,他就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李红光。他的一生,虽如流星划过夜空,却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光芒,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之中。
李红光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龙岩郡,早年因生活所迫,随家人迁居到中国东北。在这片黑土地上,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抗日怒火。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陷入了日寇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面对国仇家恨,李红光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之中。
1932年初,李红光在家乡召集志同道合的爱国志士,组建了农民抗日自卫队。这支队伍起初装备简陋,人员也大多是普通农民,但李红光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带领队伍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战斗。他深知,要想有效地打击敌人,必须掌握灵活的战术。于是,他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术,率领自卫队在山林间神出鬼没,不断袭扰日军。
1933年,李红光参与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在独立师的建设过程中,李红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积极训练士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还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广大民众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来。他常对战士们说:“我们打仗,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能挺直腰杆做人。”在他的努力下,独立师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南满地区抗日的中坚力量。
李红光在军事指挥上有着过人的天赋和胆识。他善于捕捉战机,常常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在多次战斗中,他带领部队巧妙地避开日军的锋芒,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1933年10月,李红光率部在三源浦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他精心策划,先以小股部队佯攻日军据点,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率领主力部队迂回包抄,成功攻克了三源浦,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满地区抗日军民的士气,也让日军对李红光和他的部队刮目相看。
随着抗日斗争的不断深入,李红光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此时,他肩负起了更为艰巨的任务——创建南满抗日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李红光面临着重重困难。日军为了扼杀抗日力量,对南满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清剿”,实行“三光”政策,妄图切断抗日部队与群众的联系。李红光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部队一边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一边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他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他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南满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战略支点。
1935年5月,李红光在率部执行任务时,遭遇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李红光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部队进行反击。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身负重伤。但他依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部队成功突围。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为艰苦,李红光的伤势不断恶化。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抗敌大业,嘴里还念叨着:“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最终,这位年仅25岁的抗日英雄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李红光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在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时,李红光的名字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永远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白山黑水起烽烟
赤胆横刀战寇顽
组建农军擎义帜
挥师南满破重关
三源捷报惊倭胆
百战英魂映血殷
廿五韶华捐热土
忠魂长伴柳河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