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三十三)
作者:张坚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是一个伟大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各地举行了数十万工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几天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胜利。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在这次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当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5月1日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这是世界广大劳动人民艰苦流血斗争的结果,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胜利。
中国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到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传单。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券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等文章。当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1921年5月1日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歌词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法定的劳动节,这天全国放假一天。
劳动是神圣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制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创造了人类历史的繁荣与文明,推动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劳动者,最受社会和国家的尊敬和爱戴,劳动英模和先进份子,累受党和国家的嘉奖和表彰。劳动者的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和发挥。新中国建立后至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20多次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2000多个、先进个人35000多人次。中华全国总工会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受奖集体近10000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5000多人次,全国工人先锋称号者13000多人次。
今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三千多人盛大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的向脱贫攻坚的楷模10个单位、10位个人,向脱贫攻坚的1501个先进集体、1981位先进个人,颁奖表彰。会场掌声雷动、气氛非常高涨而热烈。
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英模和先进人物学习,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紧密团结,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实干兴邦,永不懈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宏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2021年2月26日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