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徐英亲历的战斗(一)
跟老红军学打仗
徐英同志,原名胥鹤龄,字子年。1912年11月出生于河北文安县。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宣传和敌工工作。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徐英同志冒着敌人的炮火,始终战斗在对敌斗争最前线。建国前夕,他任河北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河北省委研究室主任。建国初期,他从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厅调任外交部,从此成为外交战线的一名优秀外交官。
徐英同志终生献身党的事业。他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卓越事迹,在广大人民心中树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1939年1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贺龙、关向应两位首长率领一二〇师直属队、教导团、七一六团、独立第一支队,从冀西越平汉路到达冀中河间县城西北的惠伯口,同冀中党政军民领导机关会合。当时,日军正猖狂围攻冀中我军。贺龙、关向应当天即召集会议,向冀中主要领导人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共同确定了当前的军事斗争方针和目标任务,决定一二〇师以主力部队担负主要战斗任务,同时组成新的支队,与冀中各分区部队相配合,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同时,贺、关首长电令活动在大青山区的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迅速向冀中挺进。七一五团、七一六团到冀中后,对外番号称亚五团、亚六团。
1939年2月底3月初,我冀中第四分区三十大队奉命随一二〇师亚六团,打过一场河间县“黑马张庄伏击战”, 领导指示三十大队指战员“跟老红军学打仗”。当时,据亚六团侦察得悉,占领河间县城之日军,要出动到河间城西果子洼一带村庄扫荡。一二〇师亚六团奉命伏击该敌,要三十大队配合。亚六团选择了在黑马张庄村东距河间城六七里的有利地形设伏,在敌人外出扫荡必须经过的地点,迎击敌人。令三十大队在亚六团设伏部队北面配合,警戒预防河间城北出动之敌。大队长刘亦珂、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此次伏击战。
徐英当时任该大队政治处敌工股长,也参加了此次伏击战。晨七时,河间敌人120余人,携山炮一门,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八挺,出河间城西门,八时半进至我伏击地区。该团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杀伤敌 30余人。敌后续部队据守村外坟地顽抗至下午二时,敌人三次增援,兵力已达450余人。黄昏后,我军发起总攻,并派三纵队第三十大队佯攻河间城,敌人不敢恋战,遗尸30余具,逃回河间。这次战斗共歼敌13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三挺和其他武器物资。在打扫战场时,大队敌工人员将敌遗尸中还有重伤的,敷上药包扎好,连同遗尸630余具,组织当地群众用担架送回河间城交给日军。
三十大队军政干部参加了亚六团总结此次黑马张庄伏击战胜利战斗,听了当时该团政委廖汉生同志、该团政治处主任金如柏同志的讲话和一二〇师参谋长周士第的最后总结讲话。总之,对此战斗总结:(1)情报准确;(2)部队部署、指挥得当;(3)指战员打得英勇顽强。我三十大队指战员,在此次战斗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战斗经验,受益匪浅。
过了不多几天,驻蠡县县城日军向东出击,我一二O师部队组织莲子口村阻击战,要三十大队配合,警戒从我军北面增援之敌。当时进行阻击战的是一二〇师一部,徐英他们警戒前沿,在村南面一个土坯墙影壁后面,并在影壁下面凿了一个洞口,即可瞭望来犯之敌,还可放好轻机枪打击来犯之敌。正在我方阻击部队同敌人激战中,有一股敌人从我方阻击部队东面向我军土坯墙后的警戒部队方向扑来,其中有三个敌军向前跑得最快,在距我军警戒部队三四十步远的时候,警戒战士的机枪猛烈向敌射击,当场打倒两个敌军,另一个敌军继续疯狂地向伏击阵地扑去,一把抓起机枪就想跑,说时迟,那时快,一旁的我军战士一个冲刺将敌手挑开,接着就是一枪,将敌击毙。这时前方已将出击之敌击退,我军取得阻击战胜利后转移。
徐英同志在战场上,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奋勇拼杀,敌人的子弹在他头上的帽子和衣服上穿了许多洞,他都不以为然,笑而付之。但对老红军的战斗表现和首长总结的作战经验与教训,确始终全神贯注地听取领会和研究。不久,他和他们大队运用老红军的打法,独立作战,第一次在清苑温仁村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伏击战。达到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保存自己的有效目的。
通过向老红军学习,徐英所在的这支队伍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政治素质和作战能力得到日益提升和增强,为后来组建敌后武工队奠下了坚实基础,在与白洋淀雁翎队并肩作战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整理:胥文川 何万志 杨耀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