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足迹
胡书军
老李现在是一名董事长,经营着一家很大的企业,算得上一位成功人士。三十年里,他从一名土里刨食的农民,成为一名企业家,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辉煌的道路。我采访老李后,不想说他多么成功,我最想叙述的是老李的经历,他走过的、那条不平坦的道路,因为那里有人生的财富、人生的一种境界。
老李长得一般,方脸、宽肩膀,个子不算高。要说有特点,就是老李高鼻梁、大眼睛,长得非常有精神。老李从小脑子勤快、手脚勤快,实在、实诚、还爱琢磨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分田到户以后,人们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在不停地运转,都在追求发家致富。那时候大部分农民把经营几亩农田当成了事业,一家人从早到晚忙碌在农田里。大人们干了一上午、一下午农活,又脏又累,孩子们下学就催饭,大人们回到家都不愿意蒸馒头、炒菜,就希望吃上现成饭菜。老李思想敏锐,大胆开放,想得更多,看得更远。他发现了这种需求,于是他在种地的同时,开始做起了小生意。
当村子升起袅袅炊烟时候,老李推着自行车,驮着一箩筐馒头,馒头筐里弄几个小菜,走大街,串小巷,不停地吆喝着“买李家馒头来”。乡亲们麦子吃不完,听见老李吆喝,就端着麦子走出家门。人们换了馒头、小菜,回家弄口粥,一搅合,一顿饭就成了。这样,乡亲们吃饭的时候,老李正做着他的馒头生意,饿了吃二个馒头,渴了喝一碗凉水,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坚持了好几年。老李底气足,嗓门大,一吆喝半个村子都听得见。八十年代,社会刚从闭塞、落后中走出来,老李那吆喝声像农村开放的序曲,响彻在那一大片希望的田野上。
因为蒸馒头面粉用量很大,老李有机会经常到面粉厂去买面粉。面粉磨好了,蒸出来的馒头又白又筋道,吃出来的味道又香又甜,面粉不好了,不仅馒头颜色发黑,而且吃起来也不筋道。蒸了这样的馒头,乡亲们就会挑三拣四,说三道四,老李就会给乡亲们费尽口舌,不停地解释道歉。老李问面粉厂老板,老板说,面粉机有毛病了,配件厂远,一时买不到,所以只能凑合着干了。面粉厂的无奈,很有头脑、善于思考的老李发现了面粉机配件后面的巨大商机。老李先给爱人说,别卖馒头了,围着锅台转一辈子,没有多大出息。老李把经营面粉机配件的想法告诉了家人。结果老李父亲说,这山看着那山高,刚赚了几个钱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老李哥哥说,配件厂那么大一个国营单位,咱们一个人也不认识,人家凭什么让咱们卖配件?爱人说,那么一大笔钱,咱上哪弄去呀,万一赔进去,一家子跟着你喝西北风呀。没有一个人支持老李,多年来“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四平八稳的生活,人们已经没有胆量去冒险了!
老李告诉我,那几天,农活干不下去,饭做好了不想吃。有几天,馒头生意都丢下来。说起当时的情景,他笑一笑说,说媳妇的时候,都没有动过这么大心思。当时老李媳妇在场,他媳妇说,那时候,我还没有面粉机配件要紧。几天后,老李对家人说,小时候不是讲小马过河吗,水是深是浅,只有试试才知道。最后一家人拧不过老李,在一家人的责备声中,老李带上几个馒头,抓了一把咸菜,推上自行车,就上面粉机配件厂去了。
那时候公路少,下了107国道,就是陂道、乡间小路。老李一路颠簸,一路风尘,骑了多半天的路程,才骑到配件厂。老李气喘吁吁、冒冒失失地闯进了厂长办公室。老李说明来意,厂长怀疑地问,有介绍信吗,懂面粉机如何使用吗,销售配件有门市吗?一连串几个问题,把老李打懵了。厂长生气地说,什么都没有,代理什么配件?一个闭门羹,老李被打回了老家。
回家以后,一家人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该不瞎琢磨了吧?老李却笑笑说,有奔头了,人家要介绍信,要门市部,还要懂面粉机技术,咱照着准备,总可以了吧!嘿,这把一家人气的!于是老李在卖馒头之余,找来一本本面粉机技术的书籍,仔细研究各个设备的功用、性能。八十年代农村的房屋低,为省电,灯泡度数小,还没有专门读书用的桌椅。老李跑了一天,已经疲惫至极,只能趴到床上,一行一行地慢慢研究。有时候,两手捉着书角,人却早已进入梦乡。爱人为了不惊动他,只给他盖上被褥,面粉机的书籍权当枕头了。以后只要面粉有问题,老李直接告诉老板,机器哪一个零件出了故障,几乎一说一个准,百发百中。面粉厂老板十分惊奇地说,这小子,哪学来的本事!
二个月过去了,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成片成片的玉米地露出沉甸甸的玉米棒子。老李在村委会开好介绍信,骑上车子又出发了。这一次他是有备而去,信心十足。老李不顾路途劳顿,再次找到厂长办公室。据老李讲,厂长一见他就笑了,说,怎么又来了?老李说,介绍信有,技术我也懂了,厂长你看,下面还缺什么?厂长说,二百来里地你跑一趟很不容易,可是做经销代理是有条件的,比如门市部大小,投资额多少---老李赶紧说,你们定,多少都行,我一定行。老李告诉我,那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说出来挺能唬人的。厂长只好说,好吧,你先外边等着,我们研究研究。老李高兴地蹲到工厂门外,等着厂长研究的结果。一会儿,厂长推着车子出来却说,家里正在收玉米,他父亲不小心弄伤了脚,要赶紧回去。厂长告诉老李,明天再说吧。于是厂长骑上车子就走了。老李呆呆地望着厂长的背影,突然他骑上车子追了上去。厂长说,你要干什么?老李说,你看你当厂长的工作忙,老人又受伤了,我帮着你家收玉米。厂长不答应,老李说,你看天也晚了,我也回不去,就算在你家借住一宿。这样,厂长才答应了老李的要求。
第二天天刚亮,老李不等厂长一家起床,全然不顾秋霜、秋露的冰凉,打问到厂长家的玉米地,抡起小镢头,像干自己家的农活一样,撒了欢地干起来。玉米根刨得干干净净,秸秆摆放得整整齐齐。等厂长一家赶来,老李的身后已经是一马平川。厂长非常感动,又递烟又端水。厂长父亲说,谁家的孩子,这么勤快,这么实在!等到老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指着厂长说,这么好的孩子,大老远跑来,又不是白要你的配件,别难为人家了。老李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乐开了花。老李的付出感动了上帝,厂长终于答应了老李代销配件的要求。
老李获得了经营面粉机配件的资格。他在紧邻107国道边上,开设了一家门市部。他放下馒头生意,骑着车子跑面粉机厂,在方圆一百公里的地域里建立了销售网络。电话联系,随叫随到,送货上门,并延伸维修服务。以后老李由做配件生意,到旧面粉机的维修改装,再到技术创新,开始生产新型面粉机。老李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博大,面粉机厂一再扩产,目前已经成为以面粉机生产为主,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他所涉足的产业均已形成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国外。
回头看看老李走过的道路,我们不应只是惊羡“成功之花”现时的明艳,还要看到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他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的道理:艰苦和挫折,是人生的财富。当它们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勇于接受,坚守内心的追求,不要停下追求的脚步,因为凤凰涅槃之后,新生与成功就在前头。

作者 胡书军,1966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正定县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以散文创作见长,多篇作品发表在《散文风》《燕赵晚报》《太行文学》,《春节的特殊感动》《最纯最真的母爱》等散文作品在中国散文学会、河北省散文学会征文中获奖。2015年、2017年出版长篇传记性文学作品《常胜将军赵子龙》《情寄高远——白朴的曲词人生》。《赵云的政治智慧》《试论赵云之仁》《白朴思想性格探析》《白朴在真定》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石家庄社会科学》《畅道正定》刊物上。2018年被授予正定县工会系统“最美职工”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