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月光总带着蝉鸣与稻花的香气,像一块裹着糖霜的桂花糕,轻轻咬一口,甜丝丝的滋味便漫过心田。小时候,我总觉得太阳是个脾气暴躁的巨人,光芒刺眼,热浪灼人,让人只想躲进阴凉里。而月亮则不同,她是温柔的仙子,披着轻纱,在夜幕降临时悄然登场,将清辉洒向人间,抚慰着每个晚归的灵魂。
夏日的傍晚,暑气渐渐消散,老屋门前的小路上,邻居家的竹床、大板凳早已摆开。我搬着小板凳,仰头望着天空,急切地寻找属于我的那颗星星。当夜幕完全笼罩大地,月亮便从云朵后探出头来,如银盘般挂在天边。月色如水,倾洒在泥土路上,洒在屋前的小菜园里,洒在我们这群孩子的笑脸上。月光下的世界仿佛被施了魔法,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一切都变得静谧而美好。
那时,最喜欢的便是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嬉戏。我们玩躲猫猫,菜园里的南瓜藤后、草垛旁、矮墙根,都是绝佳的藏身之处。月光为我们照亮“战场”,却又似有意无意地为我们隐藏踪迹。我躲在草垛后面,屏住呼吸,听着小伙伴们寻找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紧张与兴奋交织。有时,月光会调皮地透过草叶的缝隙,在我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提醒我:“小心哦,要被发现啦!” 玩累了,我们便躺在草垛上,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月光轻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像是妈妈的手。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月亮里的秘密。有人说月亮里住着嫦娥仙子,她抱着玉兔,在广寒宫里翩翩起舞;有人说那上面有棵巨大的桂树,吴刚一直在砍树,可树却怎么也砍不倒;还有人说月亮是个大月饼,等我们长大了,就能飞上去咬一口。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月光的浸润下,变得愈发奇幻瑰丽,小小的心也随着思绪飘向了遥远的月宫。
最有趣的是,我们发现月亮好像总爱跟着我们走。走在小路上,一抬头,月亮就在前方,不紧不慢地跟着;跑起来,它也加快“脚步”,始终不离不弃。我们欢呼着,以为自己拥有了一个神秘的伙伴。大人们笑着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啦,所以看起来就像跟着我们。”可我们才不管这些解释,依然坚信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是我们童年冒险的见证者。
有一次,我们躺在草垛上看月亮,月光如水,渐渐将我们包围。夜越来越深,蝉鸣声也变得断断续续。不知什么时候,困意袭来,眼皮越来越沉,我迷迷糊糊地想着:“月亮会不会也困了呢?”等再次醒来时,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月光依旧。原来是家长们找了好久,才在草垛上发现熟睡的我们。被大人背回家的路上,我半睁着眼睛,看见月亮还在天上,静静地望着我们,仿佛在守护着我们的美梦。
童年的月光,是最温柔的陪伴。它见证了我们的欢笑与天真,包容了我们的调皮与好奇。在月光下,我们不必担心被阳光灼伤,不必害怕黑暗的笼罩,只需要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离开了老屋,走进了城市,高楼大厦遮住了天空,霓虹灯掩盖了月光。但每当夜深人静,抬头望向天空,那轮明月依然会勾起心底最柔软的回忆,让我想起童年时的自己,想起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奔跑的日子。
“月亮走我也走”,这简单的话语,承载着童年最纯真的快乐。它是时光的印记,是岁月的馈赠,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少风雨,只要想起那轮明月,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温暖与力量,永远保持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
简介:刘方,男,笔名,糊涂一郎,江苏淮安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月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各类文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