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保财
[题记]在江汉平原的仙桃市西北,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小镇→郑场镇。这里北依汉水,紧邻天门市,南倚318国道。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改革开放后,古老的村庄唤发青春活力。现以郑场镇部分村名,串联拙文。
部分村名如下:马王/黄家/潘杨/卢庙(先锋)/马家垸(红旗)/络绎/连渔/渔泛/茅湖/天门/游潭/永兴/香铺/河岭/郑场/贾窑(三丰)/施家/大有/花园/王滩/同兴/官庙/田垸/普庆/徐鸳/蒋家河/潭口/朱垸
清晨的薄雾漫过马王村庙的青瓦,露珠顺着黄家榨落的竹帘滴落,在潘杨湾的香樟树下溅起细碎的光斑。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江水浸润得格外绵长。卢家庙里传来悠扬的钟声,檐角还挑着明代的月光,马家垸的田垄间仍回荡着红旗渠时代的号子,而络绎不绝的商人早已载着连渔湾的渔歌,驶向了小天门。
我常在游潭边看老农撒网,银鳞跃起时总想起渔泛峰的传说:百年前洪水漫过茅湖堤岸,唯有香铺的油纸伞在浪尖漂浮,像一簇不肯熄灭的橘色灯盏。河岭的蒲草在风中翻涌成浪,把郑场集市的喧嚣卷向云霄,而贾窑三丰庙的晨钟,正惊起田家垸上栖息的白鹭。
施家埠的藕田深处,新妇们挎着竹篮采收莲蓬,她们的笑声惊散了王滩芦苇丛中的野鸭。大有庵的稻穗垂首时,同兴场的货郎担已摇响铜铃,官庙的老人坐在石阶上,用布满皱纹的手指点着地图上蜿蜒的蒋家河——这条养育了七代人的母亲河,此刻正把程家潭口的倒影送往襄河。
暮色四合时,我总爱去普庆垸的堤岸漫步。徐鸳湖的晚霞将朱垸村的屋檐染成琥珀,花园里的木槿花依然开得放肆,仿佛要把整个夏天的热烈都揉进这方水土。远处永兴镇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在平原上的星子,而天门山的轮廓已隐入夜色,只余下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村名,在月光下静静流淌。
这些散落在江汉平原的村落,是写在大地上的诗行。每个名字都带着泥土的芬芳,每段传说都浸着河水的清甜,当货船拉响汽笛穿越时空,我们终将明白:所谓故乡,不过是无数个马家垸、徐鸳湖、普庆垸的叠加,是祖辈用锄头与渔网,在长江与汉水之间写下的永恒情书。
本人刘保财,笔名刘华锋。
籍贯湖北省,现居仙桃中。
属相兔润年,生日五月红。
平时喜文字,空闲书诗诵。
曾职仙桃报,通讯记者风。
诗词网媒体,歌词随兴送。
散文若干篇,小说聚网懂。
四海文会友,八方诚交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