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津梁:马云峰古词曲析诠》第十七集
马云峰 卞文峰
之四十九
经典国文
【管子·小称第三十二】:“管子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故称身之过者,强也,洽身之节者,惠也,不以不善归人者,仁也…”
释义解读
此句深刻阐述了自我反省与修身的重要意义。善于自我责备的人,民众不会责备他;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必将受到民众的谴责。敢于承认自身过错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注重自身节操修养的人,是懂得自爱的表现,不将过错归咎于他人,是具有仁德的体现。这启示人们在生活中应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反思自身不足,避免将错误推给他人。就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观念使得儒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趋于僵化。面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变革思潮,他们固守不合时宜的儒家教义,不敢正视自身认知局限,排斥新思想,导致错误不断蔓延,也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任何理论若脱离实际,就如同失去操控的航船,充满危险。
填古词曲
忆王孙(曲牌)
寻仙曾到万重山
不见神仙逢雾烟
奔忙数年春梦残
道途淹
一半春暖一半寒
词作注解
该曲以“寻仙”为意象展开,描绘了追寻神仙途中,历经万重山峦却只遇迷雾,数年奔波最终梦想破碎,道路漫长而充满未知,既有春暖般的希望时刻,也有寒彻心扉的失望瞬间。此曲隐喻人们在追求真理、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如同寻仙般艰难,虽有美好憧憬,但也会遭遇挫折与迷茫,呼应了经典国文所强调的人要勇于自我反省、正视自身不足,在追寻正确道路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困境的内涵。
太平令(曲牌)
天地皆自然
相聚莫狂谈
不问他家钱
莫攀人家权
尊贤
守闲
庄严
一切随善缘
词作注解
这首曲子以自然为引,倡导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和谦逊的态度。“天地皆自然”点明顺应自然的理念,“相聚莫狂谈”告诫人们不要夸夸其谈,“不问他家钱,莫攀人家权”体现不慕钱财、不攀权贵的豁达。“尊贤、守闲、庄严”进一步强调尊重贤能、安守闲适、保持庄重的品格,最后“一切随善缘”表达顺应自然、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从处世态度层面深化了经典国文所传达的自我修养与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之五十
经典国文
【管子·小称】:“管子曰,“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也,则不失于人矣。尝试多怨争利,相为不逊,则不得其身…”
释义解读
管子认为,为人处世应秉持恭逊、敬爱、辞让的态度,消除怨恨,避免争斗,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如此方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获得他人认可。反之,若满心怨恨、争名夺利、不懂谦逊,不仅难以心安,还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儒家向来推崇谦逊、温良恭俭让的品德,但宋代的王安石却有着不同见解。他认为过分强调这些,可能会使人变得文弱,失去独立思维和思想自由,沦为迂腐之人。他主张在必要时应针锋相对,以理服人,无原则的争论是狡辩,过度谦逊也可能让人失去气节。就如五代后蜀花蕊夫人诗中所写“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生动展现了过分柔弱、缺乏气节导致的可悲局面,警示人们在遵循传统品德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
填古词曲
忆王孙(词牌)
人之以外有高人
莫让清心伤自身
谦虚养心知守真
自知珍
一半怀忧一半欣
词作注解
上阕“人之以外有高人”点明人外有人的道理,提醒人们保持谦逊;“莫让清心伤自身”强调不要因外界因素扰乱内心,伤害自己。“谦虚养心知守真”进一步阐述谦虚对修养身心、坚守本真的重要性。下阕“自知珍”强调要珍惜自我,懂得自我保护;“一半怀忧一半欣”描绘出在人生道路上,既有担忧忧虑,也有欣喜快乐的复杂心境,体现了在坚守谦逊品德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情感体验,与经典国文探讨的为人处世之道相呼应。
风流体(曲牌)
知谦卑
人低人难人危
避是非
散心收心养心
途秋悲
慎心小心无悔
词作注解
该曲以简洁的语言,围绕“谦卑”与“修身”展开。“知谦卑”直接点明主题,强调懂得谦卑的重要性;“人低人难人危”指出人若不懂得放低姿态,可能会面临困难与危险。“避是非”倡导远离是非纷争,“散心收心养心”则阐述了修养身心的方法,通过放松、收敛心神来达到内心的平静。“途秋悲”描绘出人生道路上如秋日般的悲凉境遇,“慎心小心无悔”提醒人们要谨慎小心,方能减少遗憾,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经典国文所倡导的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与修养。
之五十一
经典国文
【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位迕,无所位迕,故遍流万物而不变,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
释义解读
古人认为“道”是虚而无形的,难以用语言和文字准确描述。正因为其“虚”,所以不会遭受挫折;因其“无形”,故而不会产生抵触。真正的“道”应顺应天地自然,符合天地人之意,若与之相悖,则难以行得通。荀子曾说“神莫大于化道,福大于无祸”,强调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与道融为一体,最大的福气是终身无灾祸,“化道”是修身养性的终极目标,“道”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庄子则指出,普通人在缺乏大道指引时,难以辨别是非,“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即大道常被小聪明和荣华富贵所遮蔽,那些稍有成就便狂妄自大、言语华丽却空洞无物之人,容易将“道”引入歧途,警示人们要正确认识和追寻真正的“道”。
填古词曲
七弟兄(曲牌)
寻道
观道
何为道
莫让无形神气耗
红尘多是理颠倒
仰卧观云天地妙
词作注解
此曲以探寻“道”为线索,开篇连续三个“道”字,引发读者对“道”的思考。“莫让无形神气耗”提醒人们在追寻无形之“道”时,不要过度消耗自身精神气力;“红尘多是理颠倒”指出世间许多道理被颠倒,难以看清本质;“仰卧观云天地妙”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仰观天地的状态,寓意当人们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或许能领悟到“道”的玄妙之处,从追寻“道”的角度呼应了经典国文对“道”的阐释。
入月圆(词牌)
人生多少心中愿
结尽一生愁
无需多问
忧心苦处
只落下流
欢歌群舞
残情悲望
壮志未酬
年年如是
岁月无留
词作注解
上阕以“人生多少心中愿,结尽一生愁”开篇,道出人生虽有诸多愿望,却常常因无法实现而忧愁。“无需多问,忧心苦处,只落下流”进一步表达对人生无奈的感慨,面对忧愁痛苦,再多追问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陷入无奈的境地。下阕“欢歌群舞”与“残情悲望”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世间繁华与个人悲伤交织的画面;“壮志未酬,年年如是,岁月无留”则抒发了壮志难酬、岁月流逝的遗憾与悲哀,从人生感慨的角度,侧面反映出在追寻“道”的过程中,人们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与无奈,深化了经典国文关于“道”与人生的内涵。
马云峰先生简介:
禅艺宗师、雕塑大师、国学大师、诗词名家(1956—— )
- 艺术成就:中央美院科班,禅画开宗立派,尤以"小和尚"系列冠绝当代,作品入藏名寺,传印法师亲题"云峰禅画"。
- 学术造诣:佛协理事,诗词融禅入韵,哲思深远,自成"云峰体",国学有很深造诣,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 城市雕塑:与李德利教授共创月坛"嫦娥奔月"等城市地标。
卞文峰老师简介:
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 学术历程: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中高)后到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任职)和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任职,从事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工作,深耕教育类事业四十五载。
- 学术建树:著书18部,发文6866篇,推广和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华夏珍宝馆掌门,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的文化守护者。
- 社会兼任:横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领域学术要职。
- 文学修为: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理事,词作入宗词林正韵,除教育和收藏主业外,其散文和古诗词创作有深厚的功底,颇有见树。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