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绝非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它更是一场心灵的深度唤醒与人格的精心塑造。在实达中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教育的真谛被凝练为独具特色的“四度”——有高度、有厚度、有宽度、有温度。这一理念,源自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的教育哲学,在边国玺校长的引领下,通过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成长故事,如璀璨星辰般展现出教育的深刻力量与无限魅力。
实达中学的育人实践,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将目光聚焦于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思维能力和生命气象,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有高度:视野格局定人生方向
高度,是教育的视野与格局,宛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为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实达中学深信,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培养千篇一律的“标准品”,而是助力每个学生探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李佩蓉同学的经历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高快演讲”的作文训练中,她曾一度陷入迷茫,不知如何写出有深度的文章。然而,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她开始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生活,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当她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审视自己的文字时,作文不再流于表面,而是充满了独特的见解和真挚的情感力量。
这种思维高度的提升,犹如为她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不仅让她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更让她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实达中学的教育,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高远的志向,引领他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开启精彩的人生篇章。
有厚度:积累沉淀铸卓越品格
厚度,是知识的积淀与人格的锤炼,恰似一座坚固的基石,支撑着学生茁壮成长。高子轩同学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每天,他都会主动为班里同学讲解五道数学题,这一习惯坚持不懈地持续了整整一年。起初,他的表达略显生涩,逻辑也不够严密。但在日复一日的讲解过程中,他的思维愈发清晰,语言愈发流畅,甚至能够举一反三,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
这一过程,正是教育“厚度”的生动体现。实达中学鼓励学生不仅仅是“学”,更要“教”,因为在输出的过程中,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于心。高子轩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数学能力的显著提升,更在于他培养了耐心、责任感和领导力。边国玺校长常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高子轩的经历充分证明,当学生被赋予信任和机会,他们的潜力便会如火山般喷薄而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有宽度:包容开放拓无限可能
宽度,是教育的包容性与可能性,宛如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实达中学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潜能,关键在于是否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
雨轩同学的故事,便是这一理念的最佳例证。作为一名初中生,她不仅在校内表现出色,更勇敢地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闻喜县为400多名师生讲授了一节化学课。她的表现震撼全场,让许多人惊叹:“原来初中生也能有这样的风采!”
不可否认,雨轩本身具备优秀的素质,但更重要的是,实达中学为她提供了成长的肥沃土壤。学校不设限,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勇敢尝试。孟国泰先生曾强调:“教育必须从个体出发,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正是这种理念,让雨轩敢于突破常规,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自信与能力。实达中学的“宽度”,在于它不把学生禁锢在课本的狭小世界里,而是让他们看到世界的浩瀚,并勇敢地去探索未知。
有温度:关爱信任促生命舒展
温度,是教育的底色,宛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没有爱,再好的教育理念也只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梁坤瑞同学的蜕变,生动地展现了实达中学教育的温度。
曾经的他,内向、自卑,甚至在课堂上不敢与老师对视。但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持续鼓励下,他逐渐打开心扉,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甚至在校级演讲比赛中获奖。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老师们无条件的信任与耐心。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用一次次真诚的微笑、一句句温暖的肯定,慢慢融化梁坤瑞心中的坚冰。边国玺校长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开花早,有的需要更长时间的孕育。实达中学的“温度”,就体现在这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与坚定,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爱的滋养下自由舒展。
结语:四度教育,点亮生命未来之光
实达中学的“四度教育”,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天教学实践的生动哲学。从孟国泰先生的“个体教育”理念,到边国玺校长的务实引领,再到每一位教师的用心践行,这所学校真正做到了让教育有高度、有厚度、有宽度、有温度。
梁坤瑞的自信、李佩蓉的清晰、高子轩的沉稳、雨轩的卓越,都是这一理念的鲜活注脚。实达中学用实践证明,当教育真正尊重个体、激发潜能时,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这,正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让生命自由生长,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作者:宋文静(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副校长)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