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小暑袅袅来
苏庆松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当太阳黄经恰至105度时,小暑轻移莲步,款款踏入自己的交节日——7月6、7或8日。此时的天气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变幻莫测,但在我看来这才是暮夏时光的惊艳所在。
当清越、高亢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地充斥在耳畔的时候,小暑正盛;这个时节,天气时常表现的相态是:电闪雷鸣、风雨欻至、倏忽转晴;这个时节,蝉鸣尖历、急促,其声如火如荼,聒噪不停,似乎是凝聚了抑扬顿挫的丝竹管弦之盛;这个时节,荷花占尽丰韵,此时愈益妩媚动人,尽态极妍……就像陶渊明诗里所说:“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小暑,彰显了这个季节鲜明的物候特色,它正铺展浓浓的夏意袅袅而来。
《历书》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暑,即溽热,小暑,顾名思义,就是小热。实际上,此时距大暑节气计日而待,当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内陆上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可高达四十摄氏度左右,北方时常干热暴晒,南方雨水丰沛但闷热难耐,人即使静止状态,汗也会从额头不断渗出,南宋陆游的诗将这一气象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诗人将屋顶上的瓦片比作火龙,他如置身蒸笼中,在这种高温环境中,难免心烦意乱,因此,消暑势在必行。
古人驱暑的方式各有不同。唐代白居易有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白居易悠闲地身处院中,窗下清风徐来,也许千年前的醉吟先生在赏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而宋代的秦观却“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诗人携扙追凉、倚床赏月、听船笛、惬意地闻池莲清香,展现了一代文学家对小暑时节清凉的独特向往和翛然享受。在这个时令里,无拘无束地坐一处瓜棚架下,听虫豸喓喓,看溪水潆洄,嗅花香飘逸,品瓜果甜腻,赏奇文辨析……这样的光阴气定又神闲,纵使有温风袭来,也能触到阵阵凉意,正如白居易豁然颖悟:“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这个季节,大雨过后,沼泽边、沟渠旁,“呱呱呱”的清脆蛙鸣先我着鞭,其声层出不穷,“响遏行云”;农人们看到庄稼丰收在望,喜上眉梢,循声寻来,当“噗通噗通”的跳水声清晰跃入耳廓时,霎时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屏气敛息,侧耳静听,它们本性难移,不一会儿工夫,又陆陆续续鼓起两颊,无休无止地唱和起来……小时候听到四面八方裹挟而至的纷乱声,总是搅得久久不能入睡,觉得厌烦,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后,当我偶尔听到那些熟谙的有节奏的曲调时,不禁莞尔而笑。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夏日的黄昏,火辣辣的阳光斜射在枝叶间,这个时间段,蝉声更是嘈嘈杂杂,声嘶力竭,它们的天籁之音,自然而然地唤起了我儿时夏夜抓蝉的美好情景,也是在黄昏前后,左邻右舍的好朋友,相约一起去山前山后的树林里捕捉幼蝉,这种蝉在我们的家乡叫知了狗子,它遁迹潜形,生长在洞穴里,逮了一些,便摸索到它们隐居的规律了,倘若在地面上看到一圈近似杏核大小的虚盖子,那么其下面多数会有幼蝉,确定蝉洞后,我们就不慌不忙地用小铲子除去四周的土层,然后伸进手直接从里面抓出来;洞穴比较深邃的,伙伴们就会耍起“恶作剧”,他们让我“守门”,其余人都噙来一口鼓腮的水,低头把水喷到洞穴里,直到水淹没覆盖它们的“安乐窝”,我们就“以逸待劳,守株待兔”,过不多时,一个知了狗子便慢腾腾地从洞穴里爬出来,我们欢呼雀跃。看着越来越多的“小精灵”入彀瓶中,我们嘻嘻哈哈,洋装打打闹闹;有时候突然听到“刺棱”一声,那是会飞的蚱蝉在择木而栖,有的一头误撞树的根茎部,这个时候,我们决不会让它成为“漏网之鱼”,一个箭步蹿过去抓在手里,掌心立时传出“知了知了”的如梦初醒声。夜深了,抬头望广漠的夜空月正盈,我们各自数着晶莹剔透、仓皇失措的知了狗子,有的捉了满满一瓶,有的只捉了几个,但是我们都欢欣鼓舞,因为大家知道,最终这些幼蝉将会合而为一,在几轮“剪子、包袱、锤”的玩乐中,“输”者会心服口服地拿起这些幼蝉,我们尾随其后,渴盼那顿美餐眷顾口中,在津津有味、唇齿留香的咀嚼回味中,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开心快乐的夏天。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夏日的傍晚前后,狂风突然卷着团团乌云翻涌而来,须臾之间,闪电像红色的蛇,扭曲在黑压压的天空,紧随其后的是响彻云霄的雷鸣声,瞬间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廊檐后厦,哗啦哗啦;竹影萧萧,花枝摇荡;水花迸溅,汇流攒动;远望群山浩茫、迷蒙,暮霭沉沉,似烟如雾……夏日的急风骤雨来去匆匆,水流四溢之时,天空已云开日出,一派通透澄莹、灿然一新,天地间仿佛铺展了一幅明丽的水墨长卷。
从“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的新荷之美,至“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的灵动之韵,到赵长卿月下与荷影共舞的浪漫之境,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笔端粲然绽放着荷花的高洁、清馨,娇艳……这个时节,正是荷花尽显千娇百媚的鼎盛时期,它风姿绰约,超群绝伦,它穿越千年,成为铭刻在人们心中靓丽的夏日记忆。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小暑已至,让我们在它的炽热与旖旎中寻味清欢,追忆似水流年;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中收获夏天;让我们心静、步缓,去感受大自然的韵致,品味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