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酒:
流淌在岁月里的文化
芬芳与美好期许
作者:刘弼德
贤,乃德才兼备之谓,承载着中国人世代推崇的精神品格。从请帖中尊称长辈为尊伯、尊叔、尊师,到平辈晚辈间互称贤弟、贤侄,这一称谓的使用,饱含着人们对美德与才学的敬仰。
酒,更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早在石器时代,先民便以陶罐酝酿琼浆,斑驳陶壁上的发酵痕迹,正是华夏酿酒文明的最初印记。商周时期,青铜酒器承载着礼乐制度,觥筹交错间,饮的是礼仪,敬的是天地。
魏晋乱世,朝廷党争激烈,文人动辄因言获罪。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位名士,为避政治漩涡、反抗腐朽官场,常相聚于竹林之下。他们饮酒赋诗、抚琴长啸,借酒抒怀,以旷达洒脱的处世态度,铸就了千古流芳的"魏晋风骨"。后人将他们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的故事,也为中华酒文化注入了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
唐宋时期,酒文化更是与诗词艺术交相辉映。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浊酒一杯家万里”,苏轼“把酒问青天”......无数文人墨客以酒为媒,将人生感悟、家国情怀融入诗词佳作。酒,早已超越了饮品的物质属性,成为一部鲜活的文化史书,承载着中国人千年来的精神追求与情感记忆。
“酒”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几杯浊酒催发了无数诗人的诗兴,在客观上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诗仙李白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更是道尽酒中情谊。
酒的世界丰富多彩,白酒、黄酒、红酒、啤酒各具特色;饮酒之人喜好各异,有人钟情高度烈酒的浓烈,有人偏爱低度酒的柔和,酱香、浓香等不同风味,各有所好。
自古以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酒之人,常留美名于世间。中华民族酒文化绵延千年,在历史长河中,它浓缩人间苦乐,宛如宣纸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散发着醇厚芬芳,感染着历代文人墨客。他们以酒论世,谈古说今,描绘出山川壮美、人间百态,爱恨情仇皆在酒中流转。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不怕生坏崽,就怕起错名”的说法。古时,学子万鸣窮才华出众,参加科举考试。古代科举应试者主要为“生徒”和“乡贡”,“生徒”是官办学校学生,“乡贡”则是自学或私塾学成,经地方考试合格后赴京师应试。万鸣窮进京面试时,主考官随从唤其名,“万鸣窮”听似“万民穷”,主考官遂将其拒之门外,直言当官应求万民富,而非万民穷 。由此可见,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曾经,“夜来香”酒声名远扬,衍生出特曲、头曲等系列产品。而贤酒的问世,更是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脱颖而出。贤,代表贤德之才;酒,承载千年文化。喝贤酒,寓意培育贤人。无论是婚庆喜宴,还是升学寿诞,宴会上摆上贤酒,氛围即刻不同凡响,象征着家庭人才辈出、子孝妻贤,正所谓“贤酒一上台,好运连连来;贤酒端在手,富贵常常有” 。
贤酒作为中庸酱香的开创者,以传承弘扬中国先贤文化为使命,将国学文化、先贤文化深度融合。秉持以圣贤之心酿酒、仁义之心卖酒的初心,致力于打造中国文化酱酒第一品牌。其命名、配制与酿造,处处彰显着对天地、自然、鬼神的敬畏。当文化理念与酒完美交融,我们方能领略千年酒文化背后的璀璨思想。“贤养长生树,酒润富贵花”,这正是对贤酒最贴切的赞誉。

作者简介
刘弼德,中共党员,龙南市桃江乡中源村人。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主人公。历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乡蔬菜办主任,乡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曾获得江西省十佳“法律明白人”、赣州市金牌调解员、赣州市优秀网格员、龙南市最美调解员等称号,并从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评为龙南市优秀作家。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及众媒体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数百篇(首),曾获全国、省、市文学赛多个奖项。
(图文供稿:刘弼德)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