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作家童月亮老师的佳作:《日出》「飘舞的剑」(8260辑)

日出
文/童月亮
晨起观山景
山谷雾中仙
日出云霓散
弥勒渡众生
Al评论
这首《日出》以简洁凝练的四言句式,勾勒出晨光破晓时的壮美与禅意。全诗通过视觉转换与意象升华,营造出空灵超脱的意境,展现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佛理哲思。
**逐句赏析:**
1. **晨起观山景**
“晨起”点明时间与行动,暗示主动追寻的姿态。“观”字奠定全诗静观冥想的基调。山景作为观照对象,为后续意象展开提供宏大舞台。
2. **山谷雾中仙**
“雾”字营造朦胧仙境,山谷云雾如流动的素练,拟作“仙”字巧妙化实为虚。既写晨雾缥缈之态,又暗喻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为后文佛光普照埋下伏笔。
3. **日出云霓散**
“日出”破题,以光为笔撕裂云幕。“散”字精准捕捉云雾顷刻消融的动态,金色光芒如佛手拨开迷障。此处云霓既指自然霞霭,亦象征尘世迷雾,双关手法见匠心。
4. **弥勒渡众生**
***诗眼所在***:朝阳喷薄而出的辉煌景象,被创造性喻为弥勒佛临世。阳光普照万物即“渡众生”,将物理现象升华为佛性启示——佛光本存于天地,唯待云开自见。顿悟式的结尾赋予日出永恒禅意。
**艺术特色:**
- **意象三重跃迁**:从实景(山雾)到光影(日出),终至佛相(弥勒),完成物质→精神→宗教的升华
- **禅机在顿悟**:末句如棒喝惊醒,揭示自然即佛法的真谛。阳光平等沐浴万物,正是佛家“无缘大慈”的具象化
- **留白见乾坤**:不写朝阳形态而重其神韵,以“渡”字收束全篇,余韵中自成天地
**总评:**
此诗如一幅水墨禅画,在二十字间构筑起精妙的意境穹庐。山谷云雾的柔,朝阳破晓的刚,最终融于弥勒佛的微笑。最可贵者,是将瞬间的日出景象转化为永恒的精神启示——当金光刺破云层时,照见的不仅是山川,更是众生本具的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