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许丽华 徐星 穆淑颖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浙江定海那户王姓小康之家新添了一个小囡(nu)。稍长,颇通文墨的父亲为其取名“亚璋”。“璋”是高等礼玉,可见父亲很是喜欢,但也略显遗憾,所以“璋”前附上了一个“亚”字。

囡囡长到8岁时,父亲将其送进了刚刚创办的定海女子小学接受启蒙,希冀她能修德积才,为家争光。聪敏过人的她听了校长“穷精竭智”的训导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志渊”,誓言不折父望,不负师恩。
定海女子小学为爱国绅士沈仁夫所办,校长是其胞妹沈毅——舟山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教育家。在这样一个校园新文化葳蕤的地方,小志渊意气风发地完成了那个年月最好的基础教育。遗憾的是小学毕业后她家生了变故,无力继续深造的她只得北赴几百里外的上海,进入一家纺织厂当了一名挡车工。那时恰逢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由于她识文断字,思想新潮,而且口才极好,不久就在厂里崭露头角,不仅做了夜校的小老师,还被推举为工会的女工部长。1923年,一直与她保有联系的沈毅校长听闻她的表现后十分高兴,写信希望她回到母校任教,为培养家乡的人才出力。读完信的她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工职,回到舟山,走进定海县立女子高等小学当了一名老师,在这里她不仅教国文,也组织学生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一次闲聊时,沈校长谦虚地对她说:“你还是用你翁公(父亲)给取的名字为好。”从此,她重拾“亚璋”旧名直至终生。
位于舟山群岛的定海城虽然地处东海边隅,但共产党的一、二、四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在上海召开的,故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里的青年也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受到强烈影响,自觉不知觉地帮助传播,王亚璋也成了这批青年中的佼佼者而为共产党组织瞩目。为了培养党的女干部,向警予建议:我党应该大力培养像王亚璋这样的好苗子,恰好此时的沈毅校长也劝她去上海大学深造,并笑着对她说:“到了那里,你亚璋可以变为‘正璋’,大有可为”。教了一年书的王亚璋又一次听了恩师的话,于1924夏走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大学进修。就是在这里,她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湖南女杰向警予。在她的帮助下,王亚璋进步极快,翌年1月,即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的向警予正致力于妇女解放,她本就极为重视发挥上海大学女学生的作用,经常到她们中间活动,推荐进步刊物,组织学习和专题讨论,看到了王亚璋等人的表现,她很是欣慰,建议她们成立自己的学习团体。终于在1925年 5 月,以王亚璋等为骨干的上海大学女同学会成立了。出席成立大会的不仅有30多位要求进步的女同学,还有向警予和恽代英。向警予在会上积极提倡和鼓励大家利用假期到女工、农妇中去工作、学习、锻炼,努力增进与劳动妇女的团结。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勇敢无畏的王亚璋,不仅带领同学会的姐妹们不仅深入工厂,帮助工友开展斗争,而且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大众相结合的典范。

6月1日,幸免于难的王亚璋等人发动恒丰纱厂的团员和女工骨干罢工。接着,她又带领一批团员到沪东区各路口动员工人姐妹们参加罢工斗争,由于立场坚定,组织有力,1925年10月,她被任命为中共杨树浦部委妇女部主任,12月6日部委书记张浩负伤休养后,还曾由她全面主持过部委工作。1926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还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6月至1927年1月任上海总工会丝厂总工会委员长,并进入领导和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当革命高潮不断高涨,北伐军攻下武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武汉市,中共中央将王亚璋调到湖北,任省委妇委会委员、湖北全省总工会女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初来湖北的她朝气蓬勃,在遇到保福祠特支书记葛达那次,她语重心长地建议:武昌县的妇女工作要做全省的龙头,要大力培养妇女干部。她甚至亲自下到模范大工厂和豹子澥指导妇女工作。由于她的出色表现,所以在5月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27年7月武汉发生反革命政变后,暴露了身份的王亚璋不得不接受周恩来的安排,随丈夫李炳祥(曾任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英语翻译)转移至侨居菲律宾的公婆处,出国前她促成了项英与张亮结成了夫妻。到达马尼拉后,王亚璋为了掩藏自己,改名“王芝宇”,在华侨第一女子小学任国文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在菲律宾参加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负责日本俘虏的教育工作,并担任中国妇女抗日慰劳会菲律宾分会组织部副主任。她曾率领大批菲律宾华侨纷纷加入抗日队伍。华侨们都说:“璋姐哪是什么‘亚璋’,分明是救国救民的‘正璋’啊。”
的确,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王亚璋,是一位永远值得后世纪念的巾帼英雄!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许丽华,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社区两委委员、妇联主席。

诵读:徐星,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现任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数学老师。

诵读:穆淑颖,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8)班学生,校学生会成员,曾获江夏区“李白·颂”朗诵比赛二等奖,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主任,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劳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四年阅读已逾两亿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