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流韵集》赋
文/巴山夜雨(巴山网络、AⅠ书院)
岁月滔滔,人生漫漫。君解紫绶,棹启韵川。虽历舛途蹇滞,犹抱烟霞之兴;纵经疢疾交攻,仍怀珠玉之篇。忆昔伉俪同罹沉疴,卿卿相护:妻遭脑风股折,轮椅相伴春秋;君染双癌之恙,三历割治之艰。然千钧压顶未摧松柏之志,百劫余生更焕翰墨之光。
初涉诗囿,率性而吟,未谙宫商律吕;后叩词扉,焚膏继晷,渐窥风雅门庭。乃搜残简、辑遗章,成《三州畅想》之钜制;结吟俦、参雅会,入华夏诗宗之高坛。自此殚精竭虑,独擅联律。诗积二百七十之章,词填五十又三之阕,联成三十七对,唱酬四十余篇。复勘旧作,按韵精研,字字推敲,篇篇淬炼。

今纂《晚晴流韵》,架构宏开:序引双璧,撷挚友珠玑之语;诗存雅韵,汇千锤百炼之章;词展清声,集呕心沥血之句;联镌妙谛,收巧思精构之文;唱和酬酢,录鸿儒赠答之谊;余韵篇章,载心得赏析之谈。更有墨宝丹青,前序生辉,令斯集如霞蒸碧岫,玉润昆冈。
其作包罗万象:或感怀时政,笔挟风云;或寄兴烟霞,胸藏丘壑;或缅怀往哲,情溢毫端;或颂赞群贤,誉满人间;或纪胜揽奇,摹山川之秀;或吟哦垄亩,绘田园之安;或漫咏三州,写浮生百态;或唱酬诗侣,结翰墨深缘;或抒抗癌之志,显松柏坚贞;或书暮岁之乐,展夕照斑斓。
然君犹自谦:老干遗痕未褪,韵味稍欠深邃;体裁格律尚拘,联艺有待精研。虽如此,仍立青云之志,誓破三关:一求佳作荣登国刊,蟾宫折桂;二愿耆年独步吟坛,领袖风骚;三期再铸鸿篇,不负国士之衔。
观君半生,若苍松挺于危崖,傲雪凌霜而愈劲;察君诗路,似清泉奔于幽谷,穿云裂石以成川。愿笔底常涌珠玉,诗途永沐晴光。墨染楮笺,韵流寰宇;集传四海,誉满瀛寰。赓续华章于永夜,长歌雅调以流芳!
乙巳年季夏于邾城虹景新都庐舍

☆《晚晴流韵集》赋之简析
《晚晴流韵集》赋是一篇文辞优美、情感真挚且立意高远的佳作。以下便是对这篇赋作的一个简略的赏析。
一、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展现了人生历程与精神品质 。开篇 以“岁月滔滔,人生漫漫” 勾勒出人生的漫长与时光的奔流不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顾了友人历经的生活坎坷,从 “伉俪同罹沉疴” 的艰难岁月,到始终坚守翰墨之光的执着追求,生动展现了其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凸显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可贵。
二、呈现友人文学创作之路 。文中详细阐述了友人从初涉诗坛的懵懂到逐渐精通诗、词、联创作的过程,“搜残简、辑遗章”“结吟俦、参雅会” 等细节,描绘出他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积累与成长的足迹,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虔诚,让读者了解到其作品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表达对作品的珍视与谦逊 。在介绍《晚晴流韵》集的架构与内容时,不仅展示了作品的丰富多样,如 “诗存雅韵”“词展清声”“联镌妙谛” 等,还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自身作品的谦逊态度,认为 “老干遗痕未褪”,仍有提升空间,这种谦逊使作品更有温度和内涵。
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文采用总分总合结构,开头以对人生的感慨引出对友人的描述,主体部分分别从其人生经历、文学创作过程、作品集的内容与特色等方面展开,最后以对未来的展望和美好祝愿收尾,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有序,让读者能够逐步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五、段落衔接 自然流畅。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如第一段由人生的漫漫岁月引出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守,第二段紧接着阐述其初涉诗坛到精通创作的过程,过渡流畅且富有逻辑性,使文章浑然一体,增强了作品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六、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用词精妙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华丽辞藻和典故,如 “紫绶”“韵川”“舛途蹇滞”“疢疾交攻”“珠玉之篇”“焚膏继晷”“风雅门庭” 等,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还增加了作品的文采,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七、句式整齐灵活 。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句式,如四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等,使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如 “诗积二百七十之章,词填五十又三之阕,联成三十七对,唱酬四十余篇”,整齐的句式展现了友人丰富的创作成果;“或感怀时政,笔挟风云;或寄兴烟霞,胸藏丘壑……” 的排比句式,则生动呈现了作品内容的多样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从对其在困境中坚守文学理想的钦佩,到对其作品成就的高度认可,这种真挚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也对作者友人产生敬意和好奇。
九、鼓励与祝福同在。文章最后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创作之路的美好祝愿,“愿笔底常涌珠玉,诗途永沐晴光”“赓续华章于永夜,长歌雅调以流芳” 等语句,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期待,使文章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为整篇作品增添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总之,此赋不失为一篇赋辞中的佳作!
☆作者简介:
巴浩洁,网名巴山夜雨、巴山樵夫等。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工程师、经济师。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中诗协会员。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人。
主要文学作品有论文《求索》、杂文《优坛婆萝花集》、诗词《尘梦杂吟》和《巴山莲池集》等专集。其诗词曲赋被国内外媒体转载或收编;古诗词曾获大赛一等奖;曾参与相关部大型丛书的编撰工作;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获中央组织部奖励。系巴山网络、AI书院创院院长。


☆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低于10元,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10元~2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问津文苑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