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桂香佑板桥——板桂沟的传奇韵事
作者 崔和平
在太行山脉那幽邃而神秘的腹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合河口乡的崇山峻岭间,隐匿着一条名为“板桂沟”的幽谷。这里山峦叠翠,如诗如画,溪水潺潺,宛若天籁。金秋时节,桂花绽放,香气袭人,能飘散至数十里之外,引得无数旅人驻足,沉醉于这芬芳馥郁之中。而在这如诗美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诉说着人与自然之间那份不解之缘与守护之情。
时光回溯至清天聪年间,那时的板桂沟尚是一片荒凉的山谷,地势陡峭,溪流湍急,宛如一道天堑,横亘在村民们的面前。村民们想要穿越这道山谷,只能依靠藤条编织的简陋桥梁,稍有不慎,便会坠入那深不见底的深渊。然而,就在这危机四伏的山谷之中,却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桂,其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每当月圆之夜,桂香四溢,仿佛有仙灵在其上翩翩起舞,令人心生敬畏。村民们对这棵桂树充满敬畏之情,尊称其为“桂仙”,每当遭遇灾难,都会前来祈求其庇护。
有一年,盛夏时节,暴雨如猛兽般肆虐,山洪暴发,冲垮了村民们唯一的藤桥,将山谷两端的村民隔绝开来。粮食和物资无法送达,村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名叫板石的青年挺身而出。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却拥有一颗勇敢而智慧的心。他夜观星象,发现桂树旁边有一块形似卧虎的巨石,卧虎石上的纹理竟然暗含“水克木生”的玄机。板石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够以木板为梁,借助桂树的灵气镇住洪水,或许就能够重建一条通道,让村民们重获生机。
于是,板石毅然带领村民们砍伐树木,制作木板,准备在巨石上架起一座桥梁。然而,洪水肆虐,木桥一次次被冲毁,村民们的心也一次次沉入谷底。在第七日的夜晚,板石在桂树下长跪不起,虔诚祈愿。就在这时,树梢上传来一阵悠扬的声音:“凡人之心,诚可动天。桂仙愿助你一臂之力。取我枝为钉,可定木桥于洪流之中。”板石抬头望去,只见桂树轻轻摇曳,几片金桂缓缓飘落,而枝端竟然奇迹般地生出了好多银钉,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村民们按照桂仙的指示,以桂枝为钉,木板为梁,巧妙地嵌入巨石凹槽之中。果然,桥身稳固如初,洪水再也无法撼动分毫。桥成之日,桂树金光闪耀,香气更加浓郁,仿佛渗透进了木桥之中,使其从此不畏风雨,千年不朽。村民们为了纪念板石的勇敢与桂仙的恩赐,将这条山谷命名为“板桂沟”,寓意着板石与桂仙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自此以后,每当桂花盛开之时,村民们都会在桥畔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平安与幸福。他们虔诚地献上香火,感恩桂仙的庇护与板石的智慧。而那棵千年古桂虽然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留下的传说却如同桂花的香气一般,永远萦绕在板桂沟的上空,历久弥新。
岁月悠悠,板桂沟的传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着。后人修建桥梁和道路时,都效仿古人的智慧,以木板为基,桂枝为饰,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美好愿景。如今,山谷中的桂树已经蔚然成林,花香四溢,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他们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古人的智慧,更被板桂沟这个名字背后所蕴含的传奇故事所打动。
无论是当地的村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时,无不沉醉于这芬芳馥郁的桂花香气之中,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古人的智慧。板桂沟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段关于勇气、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传奇。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脉的腹地之中,熠熠生辉,永载史册。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