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警察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朔州市山阴县,开展以“探寻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山阴县新联会会长李华玉,副会长刘美玲、李鹏等全程陪同指导。


首站抵达山阴县众福缘农副产品手工加工专业合作社。苦豆豆香非遗文化传承人、合作社理事长卫红宇化身“非遗导师”,为同学们生动讲述苦豆豆香制作技艺背后的故事。卫红宇娓娓道来合作社的蜕变:从家庭作坊到集扶贫车间、残疾人文创园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200余名村民在这里找到生计,130 余名残障人士用灵巧双手编织出尊严与希望。同学们不仅亲手体验了苦豆豆香工艺品制作,更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命力。


在山阴县富硒小米基地,负责人王伟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富硒小米产业发展现状。山阴县坐拥黄花梁火山土富硒带,硒含量高出国家标准24倍,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当地联合省农科院培育“晋谷21号”等优质品种,并通过整合专业合作社,打造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富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智能灌溉系统操作,参与小米分拣体验,用专业知识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午后,实践团队踏上广武古城与月亮门的历史探索之旅。斑驳的城墙上,箭孔与刀痕诉说着宋辽金戈的峥嵘岁月,残缺却依旧壮美的月亮门勾勒出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卷。同学们在古建筑中感悟历史文脉,在实地考察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运用专业技能协助当地文旅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游客引导志愿服务。
此次实践中,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点亮希望,不仅深入了解了山阴县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更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未来,校地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让“三下乡”成为连接高校与基层的桥梁,让青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图/山阴县新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