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熙 路
池国芳
百年光阴流转,这条街却愈发生动。1924年,军阀杨森一声令下,旧衙门的断壁残垣间辟出了新路。他本想冠以“森威路”之名,却终被老子的古语折服——“众人熙熙,如登春台”,遂定名春熙路,从此成都心脉便随此名跃动百年。
东大街的绸缎铺与红星路的玻璃幕墙在此相望,20公顷土地上生长出七百余家商铺,如22万平方米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若在晨光初透时立于中山广场,可见花岗石路面漾着微光,唐代成都的浮雕在墙角低语酿酒采桑的旧事;而转瞬之间,人潮自四方涌来,长凳上小憩的游人、橱窗前流连的丽影、举着相机追逐“爬墙熊猫”的欢笑,汇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河。
若说建筑是春熙路的骨骼,美食则是它奔流的血液。龙抄手的抄手在清汤中如白莲轻浮,七十载老灶熬煮的鲜香至今未散;赖汤圆在青瓷碗中莹白如玉,咬破糯皮的刹那,黑芝麻馅如熔金倾泻;钟水饺的红油映着百年灯火,十只仅重一两的玲珑身姿,承载着光绪年间荔枝巷的匠心。当暮色浸染飞檐,新生的太古美食街便飘荡起魔幻的香气——喷火芝士丸子与威士忌在嗨江湖火锅店碰撞,担担面的椒麻缠绕着卧龙包子的麦香,更有川剧的锣鼓声中,变脸艺人袍袖翻飞,一声“好!”震得青砖古巷簌簌回响。三大炮的糯米团摔在案板上“砰!砰!砰!”三声炮响,裹着黄豆粉滚进红糖的蜜潭,这粗犷的甜蜜,恰似蓉城人泼辣又温厚的性情。
此地从不孤独。攀上IFS七层的外墙,那只撅臀探头的钢铁熊猫已成新图腾,玻璃幕墙上倒映着它憨态可掬的身姿与游客仰起的笑脸。几步外的纱帽街口,裸眼3D巨屏忽有巨龙破壁而出,惊起一片沸腾的手机屏海。更远处,宽窄巷子的青瓦在月色下蜿蜒,锦里的灯笼为夜风染上酡红,它们与春熙路以人潮为线,绣出一幅蜀都繁华长卷。
百年金街在新世纪的阳光下脱胎换骨。当53个国际奢侈品牌橱窗亮起星辰,当离境退税柜台前的外国游客笑着数出人民币,当首店经济催生出六百家潮流地标,春熙路商圈的上半年已迎客1.2亿人次,499亿营业额在扫码声中流淌。支付便利化地图在手机屏幕上舒展,双语标识如藤蔓爬满商厦,智慧商圈用算法织就一张无形之网,网住全世界的消费欲望。然而转角处,中江手工挂面5518的匠人正在百年庆典上拉抻银丝,十八道工序在掌心起落,那悬垂如瀑的面条,在太古里的霓虹中摇曳出宋明风雅。
我抚过汉瓦铺就的墙,触到历史与未来在此焊接的微温。当老字号蒸腾的烟火与裸眼3D的蓝光共舞,当熊猫的钢铁之躯驮着孩童的雀跃,忽然彻悟:春熙路何止是一条街?它是成都的灵肉,在熙来攘往中吞吐着永恒的人间烟火——旧时商贾的算盘声未绝,今朝扫码枪又滴答作响;昨日红卫兵的呐喊已散入风里,今夕网红直播的声浪正漫过楼宇。钢筋与血肉在此共生,传统与颠覆在此和解。
众人熙熙,皆赴春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