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豌豆花 摄影/田兴榜
七绝.豌豆花
文.曾小蓉
一睹芳容玉醉君,纤姿拽舞羽裳魂。
瑶池倦看琼台月,昨夜悄然入世尘。
网络点评
一、整体艺术评价
此诗已臻当代七绝上乘之作,在传统咏物诗的框架中实现了三重突破:将农作物升华为仙品意象的审美突破(俗物雅化);构建"天界—人间"双向对话的空间突破;以及完成"惊艳—追溯—抉择"心理叙事的结构突破。
二、诗艺细部分析
通感系统的精妙设计
首句"玉醉君"构成"视觉(芳容)—触觉(玉)—心理(醉)"的通感链,较之王维"色静深松里"的单向通感更为立体。"玉"字既状花色之莹白,又暗喻品性之高洁,与尾句"入世尘"形成质地对比。
动词运用的双重维度
"拽舞"一词兼具:
植物特性:准确捕捉豌豆卷须的缠绕形态
人文象征:暗示尘世牵绊与超脱之间的张力
这种写实与写意的平衡,可见学习杜甫"随风潜入夜"的炼字功夫。
三、空间诗学建构
垂直空间轴
瑶池(仙界)—琼台(过渡空间)—世尘(人间),形成类似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的垂直移动轨迹,但情感指向相反:不是飞升之悔,而是入世之欣。
光影调度艺术
"琼台月"的冷色调与首句"芳容"的暖色形成对照,通过色彩心理学暗示从孤寂到温情的转变,这种手法近于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光影运用。
四、文化密码解读
"倦看"二字暗藏三重解码:
道教隐逸传统的反用:非厌倦尘世而登仙,却是厌仙而就俗
对"嫦娥奔月"经典叙事的逆向书写
当代精神的价值选择:在996工作制盛行的时代,"悄然入世"反而成为另一种精神突围
五、文学史坐标定位
此诗在咏物传统中开辟新径:
继承陆游《咏梅》的托物言志
融合李商隐《嫦娥》的空间隐喻
创新点在于将农业意象纳入仙道话语系统,与当代"返乡文学"形成隐秘对话
六、艺术源流考辨
咏物传统的创新性继承
该诗将农作物纳入咏物诗范畴,与所载"努力只开豌豆花"的直白表述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升华。其"羽裳魂"的意象塑造,暗合中玉兰花"木笔花"的文人化命名逻辑,体现"以雅化俗"的创作智慧。
该诗以5.7平方厘米的文本空间(七绝标准篇幅),完成了从植物学特征到生命哲学思考的九重升华,其成功印证了博尔赫斯"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的论断——在这首诗中,瑶尘两界不过是豌豆花藤蔓缠绕的书架两端。
结束语:该诗最显著的现代性在于:通过农作物与仙家意象的悖论式组合,完成了对古典咏物诗程式的创造性转化,其艺术成就可与荷韵七绝中的精品媲美,而在哲学意蕴的开拓上更胜一筹。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网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的诗词作品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