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接送难、假期看护难”的现实困境,碑林区以社区嵌入式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高校+托管机构”“社区+托管机构”“社区+驻地单位+托管班”等托管新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直接“嵌入”居民生活圈,打造集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活照料于一体的社区托管空间,让家长安心工作,让孩子快乐成长。
在保吉巷社区,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正在带领孩子们开展趣味盎然的英语绘本阅读活动。
“小朋友们,烟花的英文是什么?”志愿者指着绘本亲切地问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稚嫩的英语回答,课堂气氛活泼热烈。
这正是保吉巷社区采用“社区+高校+托管机构”三位一体托管模式的生动写照。
社区负责场地协调,高校志愿者提供特色课程,托管机构负责专业课程和日常管理,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红缨社区托管教室,孩子们正跟着专业音乐老师学习尤克里里弹奏。“左手按住和弦,右手轻轻拨弦......”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专注地练习着基本指法,教室里飘荡着清脆悦耳的琴声。
红缨社区采用“社区+托管机构”的服务模式,社区提供基础设施和场地支持,引入第三方负责具体运营,在常规的课业辅导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开设尤克里里、非洲鼓、剪纸、泥塑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环东社区探索“社区+驻地单位+托管班”服务模式,由驻地单位提供场地,专业机构提供作业辅导和兴趣课程,同时引入社区志愿者参与特色活动,既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看护难”问题,又盘活了驻地单位的资源优势,形成“社区搭台、单位出力、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通过整合社区、高校、专业机构等多方资源,碑林区构建起多层次、差异化的托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十余个社区开展嵌入式托管服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社区根据居民实际需求,采取“基础服务公益化、特色服务低偿化”的运营模式,既保障了服务可持续性,又让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了解,碑林区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扩大受益范围,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