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酒有奖征文意义之我见
陶建幸(上海)
连日来,一场由文笔精华研究会、上海散文杂志社、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上海分会联手大陆酒厂精心组织的"大陆公鸡牌崇明老酒"有奖征文暨《中国最佳美食》文学大赛征稿活动火热举行。据朱超群主席统计发布,历时两个半个月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征文数以万计,已在《文笔精华微刊》、《程家墎的故事》、《云天驿站》等平台择优刊登650篇(首),并在《西部风微刊》、《中国诗人作家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总诗文阅读量突破150万,在社会上引起強烈的反响。时值征文活动即将收官之际,笔者就其征文的意义谈点感悟。
首先,对崇酒宣传的必要性。
上海崇明的崇酒拥有"中华老字号"的美誉,主办方开展其征文活动,是对民族品牌的推广有其积极意义。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名酒也要勤吆喝。好酒也需要大力宣传和深度推广。
其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眼下,我国最大的困境是内卷。那么如何破解内卷是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征文活动,无疑有利于相关行业及企业经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君不见,有许多参加征文的作者纷纷带头购买崇酒,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经济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三,对科普知识的提升作用。
通过征文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了崇酒的酿酒加工制作工艺;崇酒的品质和特点;饮酒的益处,适量的饮酒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崇明是全国著名的生态岛且又是长寿之乡,崇酒在这里或也有其因素之一。
第四,对繁荣文化的推进作用。
众所周知,举办征文比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参与者的创作热情,提升写作能力,挖掘优秀人才,促进文化交流,激活创作动力,特别是有利于中华文化大繁荣。
第五,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大力传播作用。
由作者凡星(笔名)的一首《崇酒之歌》在《文笔精华》微刊和《中国诗人作家网》发布后得到了梅常青等许多读者的关注和支持。比如教授徐一化老师在点评中论述:这首现代诗以独特的艺术张力,展现了传统与生态的共鸣,诗人以三声激昂的啊开篇,将读者瞬间带入酒香氤氲的崇明大陆公鸡酒生产车间。诗作巧妙运用对比艺术,不是茅台堪名牌的宣言,既彰显文化自信,又暗含民族品牌价值的重构。
正如作家王妙瑞所言:看好一个站在长江入海口的岛上,放眼四海扬帆起航的年轻企业家!当年郑和下西洋,宝船停泊在崇明岛,开辟海上絲绸之路留下光彩的一页。
征文活动即将降下帷幕,此举由崇明作协原副主席施永培发起,在袁大佬、叶振环等老师力推,在文笔精华研究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助力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笔者以为此举最大的意义是开创了文笔精华研究会成立以来探索文企合作之先河,有利于纯文学团体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对酒厂而言则是深化了企业文化,又是扩大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这是合作共赢之效。特别是还有利于破解内卷,促进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点,可谓一举多得,三得利也!
相信,由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朱超群与上海大陆酒厂总经理陶彪率领的文笔精华研究会和大陆酒厂团队开启了酒文化的新航程,定会在文企合作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作者简介
陶建幸 笔名:凡星。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文笔精华研究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中共党员、 大专、 高级政工师。历经兵团战士、政府宣传、杂志编辑。曾受聘政府客座研究员。
从事创作40余年,发表各类作品5000余篇(首),其中有数篇征文获《文汇读书周报》征文一、二、三等奖;作品《礼赞十九大》、《红岸礼赞》等30多篇(首)诗、散文入驻《中华诗词名人录》、《世界诗词名著》珍藏版书刊,荣获九州文化-中国诗人作家网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