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字画界,流传着许多逸闻趣事。如宋东坡妙笔点画霉扇为梅花扇,变废为宝的故事;传出多个版本,或解缙、或纪晓岚、或无名书家,惶急之间把王之涣的诗改成词,逃过一劫的故事……这里,说一个祝枝山冒奇险写歪诗,然后续写成好诗,名利双收的故事。
祝允明(1460—1527),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希哲,号枝山,明代著名书法家,后世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枝山非但书法成就惊世骇俗,诗文造诣也高。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据传其长像奇特,常自嘲丑陋:因右手生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因一生科举不顺而狂放不羁,与唐寅(唐伯虎)遭际相似,情性相投。数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逸闻趣事。
相传祝枝山和唐伯虎相约,到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游玩,惊动了杭州太守何晋贤。这位太守素来仰慕二人的高名,恭恭敬敬请他们到府上做客,且拿出一祯古画请二人题字。
作画是唐寅更拿手,题字当然要请祝枝山。孰料枝山自恃才高,狮子大开口,非得润笔之资纹银三百两才肯动笔。何太守沉吟之际,祝枝山早已微微冷笑着回寓所去了。
自古以来附庸风雅是官僚们的通病,何太守既想得到枝山的墨宝,又不愿意出大价钱。眼见祝枝山掉头离去,只好留住唐伯虎帮着说合。表示愿意奉送银子一百两,请枝山挥毫,唐伯虎答应一试。
经唐伯虎斡旋,下人把一百两酬金送到祝枝山下塌处。枝山也不多说,把这幅极为珍贵的,名为《柳堤送别图》的古画展开。只见画面中一道河堤,几株垂柳。柳树梢头,鸟儿雀跃;柳荫之下,小舟横泊。更具情趣的是,船头坐着一个俏书生,竹篙点住堤岸,将撑不撑;古道上站着一个美妇人,杏眼含悲,欲言不言。真个是:举手劳劳,二情依依!
枝山深受画中人真情感染,胸中激情澎拜,绝妙的诗句几欲脱口而出。可是,这诗句题或不题就在两难之间了。题吧,气恨何太守的吝啬;不题嘛,抹不开唐伯虎的面子。才子就是才子,苦思一阵,终于拿定主意:你给的酬金让我不满意,我题的诗也叫你不满意。
于是,六指狂挥,龙蛇狂舞。你看他题的什么哟:
东边一棵大柳树,
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
北边一棵大柳树。
题罢,还掷笔仰天长笑。
下人带着古画回去复命,何太守展开一看,气,可就不打一处来了。叫来中间人唐伯虎,面沉似水的问道:“祝枝山毁我传家至宝,这笔账怎么算?”
唐伯虎惊疑不定的看过,不禁冷汗涔涔。这哪里是风华绝代的才子所题,简直是牧牛童子用竹枝鼓捣出来的,一文不值的歪诗。
不得已,唐伯虎只好登门来找祝枝山。问道:“祝兄你什么意思吗?何太守花费一白两纹银,就买你四棵大柳树?损毁名画你可赔得起?”
祝枝山胸有成竹的笑道:“唐兄别慌嘛!我的长诗要价就是三百两。他的酬金只付三成,我的诗也只题三成;如果他付足三百两,我保管他满意。”
何太守听完唐伯虎的回报,说:“我设宴款待,请枝山先生来此,即兴挥毫。长诗续得好,我付足三百两;续不好嘛……”他不再说下去,眼光怪怪的看向唐伯虎。唐伯虎心中没底,不敢多言,只好心怀惴惴去请祝枝山。
到了约定的日期,何太守邀集了杭州全城的名流,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何太守的打算是,如果祝枝山能够续好长诗,古画不仅不会损毁,还会因为祝枝山的名声而升值;如果续不好,古画固然毁了,祝枝山一世英名也就此断送了。如此两败俱伤,也算出一口胸中恶气。
众人引颈注目中,在唐伯虎陪同下,形貌奇丑的祝枝山,方步漫踱,一摆三摇,旁若无人般款款行来。略略寒暄过,何太守引领众人到花园宴会厅入席。
酒过三巡,仆人捧出银子,铺开古画。何太守“请”字话音甫落,祝枝山从容不迫地起身。醉酒抛杯,轻拈狼毫,怪眉耸动未了,铁画银钩就在古画上映现。
众人放眼看去,只见他接着前面四句“诗”写的是:
任凭你南北东西,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
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续毕,落款“长洲祝允明”,盖上大印。
众人未敢吱声,静等何太守表态。
何太守到底读书人出身,深知祝枝山续写的诗句绝妙。只见他轻轻放下古画,对着祝枝山深施一礼:
“枝山先生乃旷世奇才,何某失敬了!”
直至此时,众人才敢轰天价的齐声称颂:“好!”
唐伯虎咚咚乱跳的心,这才慢慢回复到平静。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赞赏这首诗。因为,仅仅前面四句,重复写四棵柳树,真真单调乏味,殊不知,那是诗人有意吊胃口。关子卖足、酬金到手后,就笔锋陡转:东西南北那么多的柳树都“系不住”郎的离舟!这样,前面的重复,就变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反复,倏尔之间,就具备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郎”的离舟离不离呢,美人的挽留说不说呢?诗人别出心裁的解决了美人的矜持,让鸟儿替她说出了饱含深情挽留:“春光美好,春宵值千金啊!不要走了,跟我回去吧?哥哥!”
此画经祝枝山这一题写,就远胜前朝《赏花归来马蹄香》
作者简介:黄道开,资深语文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集《青山歌吟》、诗歌集《拥抱春天》、报告文学集《山原春风》、散文集《花残叶破香如故》等百万字作品。代表作是根据《西游记》故事改写的《东方神话》,全书八万行,六十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