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翱翔
读乐昌作家协会理事伍世娟的《我把心落在了皈塘》,字里行间的沉重与柔软交织,像皈塘河的水波漫过心尖,留下一片潮湿的印记。作者的笔触带着强烈的共情,让皈塘的过往与当下在眼前重叠,也让人明白,那份“把心落下”的牵挂,原是对历史的痛惜与对生机的眷恋。
文中的皈塘是撕裂的。800年的古建筑曾藏着晨耕暮归的怡然,马头墙上的蝙蝠、壁虎纹样里藏着生活的期盼,却在一场大火中沦为断壁颓垣。赤石板的赤色是血的颜色,断墙的藤蔓缠着140多条生命的悲鸣——作者穿越时空的呐喊与无力,让历史的残酷有了具象的温度。我们仿佛能看见她倚在断墙下的沉默,那沉默里有对无辜者的心疼,也有对命运无常的震颤。
但皈塘从未真正“逝去”。春天的油菜花地铺成金色的海,蝴蝶起舞时,晨耕暮归的欣喜在花香里复活;皈塘河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亮,挑水、洗菜的声响里,人间烟火正潺潺流淌。忠臣寨的赤色门框守着故事,崖下的绿水唱着岁月,曾经的苦难没有淹没生机,反而让今日的安宁更显珍贵。
最动人的,是作者与皈塘的“双向奔赴”。她为历史的伤痕落泪,也为当下的温柔驻足;她想挡住过去的大火,也想做菜花地里的蝴蝶。这种情感让皈塘不再是遥远的地名,而成了承载着痛与爱的生命体。
原来“把心落在皈塘”,是把对历史的铭记、对生命的敬畏,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那里有烧不毁的坚韧,有熄不灭的生机,更有让人一读就难以释怀的、沉甸甸的温柔。
作者简介:
李翱翔(笔名:江帆),酷爱文学。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近千篇散文、游记、报告文学、政研论文散见于市、省、国家级刊物,参加各地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