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
王关锁
每当走进岳父临终前住的那套房子,他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年前走的,脑梗、心梗等多种疾病并发而离开的。直到去世,长期卧床造成的脚踝骨糜烂也没有痊愈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岳父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当过三门峡市二中校长,后来回到渑池老家,做过县直中学书记、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教育局人事股股长等。虽然职位不高,但也是多届的三门峡市政协委员,提过不少建议呢。
岳父自小家境贫寒,但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那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表。上学都是看太阳确定时间。恰巧高考那天是阴天,中午他又睡了一会,就这样等赶到考场,已经迟到了,他最擅长的课程——物理竟然没能考试成。气得岳父一天都没有吃饭。尽管如此,他还是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了。
一个教训让岳父记了一辈子。直到后来我和妻子结婚后,有一次,单位安排出差。岳父得知这个消息,头天下午都住到了我家。一晚上几乎没有睡觉,一会儿起来看看表,生怕耽误了我出差的时间。早上五点都把我吵醒了,吆喝着非让我起床。他说,咱是公家人,做的是公家事,干啥吆喝啥,既然干了,就要干好。现在虽然有点早,你赶紧收拾收拾,把该带的东西带上,早点去,宁肯人等车,别让车等人。在教育局当人事股长时,他已经50多岁了,不仅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打扫卫生,而且很多教师的职称评定表都是他亲自填写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带着评职称的老师到家里吃饭。女儿不解地问,教师们评职称,不给你送礼不请你吃饭也就罢了,你还管他们吃饭?岳父一脸无奈地说,你没看农村来的这些老师多可怜,掂个小黄兜,里面除了材料,就是干馍馍呀,来咱家至少还可以喝一口热乎的汤。
岳父的多个好习惯成了儿女们以后学习的模板。岳父一生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很节俭,作息有规律。退休后,他每天三件事:读书看报,看电视节目《新闻联播》、《百家讲坛》,出门买菜、散步。家里没有报纸,他让我们把单位的旧报纸带回来看。只要不停电,每天的《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节目开播时间,他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闲了,他会提个菜篮,去逛菜市,砍砍价,见熟人唠会磕。茶余饭后,他都会把看到和听到的有趣的事儿分享给我们。读得多,看得多,岳父竟然成了百事通。天文地理,国内外时事,他都能讲的头头是道。
子孙的学习成了岳父退休后的最大营生。可以说,三个子孙的成长都付出了老人大量的心血。从进幼儿园的接送到辅导作业,他从没有停止过。在他的辅导下,孙子考入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孙女考上了洛阳教育学院,我的儿子也全市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我儿子从三年级开始,岳父就开始辅导他奥数,小学毕业前我儿子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扎实的基本功底让我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积累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初中,岳父仍像往常一样周末背着包到我家去给孩子辅导功课。怎奈我儿子见了他,锁紧了房门,在岳父的咱三说服下,我儿子才打开了门,岳父一检查写的作业全对,岳父这才明白,孩子已经不需要辅导了。
84岁了,还做高三数学题!这倔老头,岳母天天唠叨。二舅哥的孩子上高三,岳父在家找到高三教材和教辅,和他一起学习,十几本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他亲自验算的一道道数学题。岳父本身都眼睛高度近视,又患了白内障,经常看到他戴着眼睛,左手拿个高倍放大镜,右手执笔在做题。两年前,岳父因为用眼和耳过多,花费3万多元买了耳机还听不清声音,后来连电视画面也看不到了。急得老人心烦意乱,于是他就让岳母每天看过电视后,给他讲新闻。更多的时候,他竟然像个小孩子一样,坐在我们面前大声背诵古诗。
那天,我儿子从上海交通大学回来,给岳父讲,准备读研究生。老人一听高兴极了,说能到更高的学府深造,爷爷支持你,但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你看爷爷,现在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见,尽量少玩手机。也许是言传身教,可能是爷爷的话儿子听进去了。这么多年很少看到儿子整晌在玩弄手机。那天儿子同学给他推荐了红警游戏,没玩五分钟,便都卸载了,儿子打趣说,咱脑子笨,学不会。谁信呢,还是三门峡高考状元呢,连个游戏都学不会。
就在三年疫情即将结束,解封前的几天里,岳父倒下了。烦躁,血压高,整夜闹吵,他感染了病毒。就这样,一躺就是两年多,直到去世。儿子收到赴美国攻读博士的消息传来,我和妻子急匆匆去告诉岳父。从他似懂非懂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岳父的激动和骄傲的内心。病重期间,岳父因为常年卧床,脚踝处烂了个口子,涂药疼得他嗷嗷直叫,朦朦胧胧中,岳父还在喃喃自语,美国,我也想……看着岳父疼痛难受的样子,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了下来。岳父要是清醒,得知外孙读博士的消息,该是多么的高兴啊!
这就是我的岳父,终年91岁。他的一生,勤俭节约,给我们留下的确实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王关锁,男,河南省渑池县人,供职于渑池县文联。热爱文学,酷爱写作,先后有 260 余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散文《接到入学录取通知书以后》入选《中师单元练习优秀习作评点》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