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分屏蔽的利与弊
特约作者:饶晓辉
近几年来,各地在高考成绩查询出台了一个新举措,那就是对成绩排名靠前数十位的考生成绩进行屏蔽。此举也引发了网友的两极分化,支持者称,这是有效保护他们的隐私,避免过度炒作和商业利用。但反方认为,这是“脱了裤子放屁”,你迟早要公布,炒作的事只不过迟早而已。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那么,高分屏蔽政策的出台,有必要吗?窃以为,高分屏蔽在教育领域还是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的,但也面临着挑战。通过屏蔽高分,可以减少媒体对 “状元” 的过度炒作,减轻学生和学校的功利化压力,保护考生的心理健康,并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
高分屏蔽政策的好处起码有四点:一是减少媒体炒作,避免对 “状元” 的过度宣传,防止社会对高分的过度追捧。二是减轻功利化压力:帮助学生和学校关注教育的本质,而不是仅仅追求高分。三是保护心理健康:减少因分数曝光带来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促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它都具备利与弊的双面性。高分屏蔽政策的弊端,同样引发质疑。有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 “一刀切” 做法,可能影响教育公平性,亦可能无法完全遏制功利化。尽管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就是透明与隐私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保护考生隐私和满足社会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高分屏蔽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利还是大于弊。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它在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我相信,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将不断得到优化,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