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两公功勋千古颂
文/陈世良 重庆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公伯乐千里马,湘江夜话托左公。
抬棺出征收新疆,栽树将军不老松。
虎门销烟抗侵敌,两公功勋千古颂。
2025年6月30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这首《两公功勋千古颂》以凝练的笔触聚焦林则徐与左宗棠两位近代民族英雄,字里行间满含崇敬之情,堪称一首饱含历史厚重感的咏史佳作。
意象与典故的妙用
- 开篇“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化用林则徐名句,既呼应人物身份,又以山海的磅礴意象奠定全诗雄浑基调,暗喻两位先贤的胸襟与气魄。
- “林公伯乐千里马,湘江夜话托左公”精准提炼历史细节,用“伯乐”“托孤”般的表述,既点明两人的知遇之交,又暗含晚清危局中传承的担当精神。
- “抬棺出征收新疆”“虎门销烟抗侵敌”两句,以最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高度概括左公收复疆土的决绝、林公抵御外侮的勇气,寥寥数字勾勒出英雄群像。
情感与结构的呼应
全诗前四句铺垫人物关联与精神底色,后四句聚焦具体功绩,层层递进。结尾“两公功勋千古颂”直抒胸臆,既是情感的收束,也让“功勋”二字与开篇的天地意象形成呼应——个人的壮举终将融入历史长河,成为民族记忆里不朽的坐标。
短短八句,以史为骨、以情为肉,将两位先贤的精神风骨与历史功绩浓缩其中,读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诗歌的凝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