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铸英魂,赵一曼的壮烈史诗
一罗培永
在白山黑水间,冰雪覆盖的东北大地,有一个名字如同燃烧的火炬,穿透历史的阴霾,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那就是赵一曼。她以钢铁般的意志、炽热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那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她从小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受进步思想影响,年少的赵一曼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剪掉长发,进入新式学堂读书。在学校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思想、新文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从此踏上了追求真理、拯救民族于水火的革命道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东北大地,无数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赵一曼毅然决然地离开舒适的生活,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她化名李一超,深入工厂、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斗争。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白天宣传抗日思想,动员群众参加抗日队伍;夜晚则与战友们商讨作战计划,策划对日军的袭击。
赵一曼不仅是出色的革命组织者,更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她带领抗日游击队,在山林中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她凭借着机智和勇敢,多次带领队伍化险为夷。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为了掩护战友转移,主动吸引敌人火力,不幸腿部中弹。但她强忍剧痛,继续与敌人激战,直至弹尽粮绝,最终不幸被捕。
落入敌手后,赵一曼遭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折磨。日军为了从她口中获取重要情报,动用了各种酷刑:皮鞭抽打、烙铁烫身、竹签钉手指……但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咬紧牙关,没有向敌人吐露任何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义正言辞地怒斥道:“你们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她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直刺敌人的心脏,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气节。
在狱中,赵一曼的身体遭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的精神却从未被击垮。她利用一切机会,向看守她的狱警宣传抗日思想,甚至在艰难的条件下,写下了给儿子的绝笔信:“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饱含深情与大义的家书,字字泣血,既充满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眷恋与愧疚,更彰显了她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
1936 年 8 月 2 日,赵一曼被押往刑场。在走向生命终点的路上,她高唱着抗日战歌,昂首挺胸,眼神中没有丝毫恐惧。随着一声枪响,这位年仅 31 岁的抗日女英雄倒在了东北的土地上,她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也染红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
赵一曼虽然牺牲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象征。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每当人们回望那段历史,赵一曼的名字就会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白山黑水之间,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
烽烟漫卷白山秋
义举擎旗战未休
铁骨铮铮凌酷虐
丹心烈烈斥倭寇
刑前绝笔传千世
马上英姿耀九州
碧血染成花万朵
英魂永伴大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