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均海 摄
6月28日下午,著名摄影家王昆峰的《国色·九歌》影像艺术展巡展在深圳市罗湖美术馆盛大启幕。80幅来自6个系列的牡丹摄影佳作惊艳亮相,这也是该展览继去年在北京中国美
术馆首展,以及在郑州、洛阳两地巡展后,首次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此次展览由河南省文联、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罗湖区文联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提供支持,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洛阳市文联、深圳市
罗湖美术馆承办,深圳市罗湖区摄影家协会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米闹,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金琇,中国摄影家协
会副主席王琛,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陈益刚,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柴洪涛,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高均海、孙振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界、摄影界人士百余人齐聚一
堂,共同见证这场视觉盛宴的开启。开幕式由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亚飞主持。

高均海 摄
作为展览学术主持,李树峰多年来持续关注王昆峰的创作。他在开幕式上分享道,王昆峰的牡丹系列作品,是其耗费四十余年,以影像为笔,对牡丹生命历程的执着追踪,更是他用半
生心血,为牡丹献上的庄严艺术礼赞,这番即席发言赢得现场热烈掌声。米闹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王昆峰依托洛阳独特地域特色与深厚文化底蕴,潜心创作的集中呈现,
充分展现了他在牡丹摄影实践与研究中的不懈探索,以及在艺术语言和学术理论方面的深厚造诣。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陈益刚则认为,此次巡展落地深圳,为粤豫两省摄影艺
术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他期待借此契机,构建两省摄影界长效交流机制,激发艺术创作活力,共谱中国故事新篇章。

高均海 摄
王昆峰自上世纪70年代发表作品以来,便在摄影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深耕牡丹影像创作、传播牡丹文化长达40余年。如今,他已成为国内牡丹题材摄影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其丰富的拍摄手法、多元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影像表达可能性的深入探索,备受业界瞩目。在以中国式摄影语言和审美方式表现特色题材方面,他开创了独特范式,真正实现了思想精
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追求。

高均海 摄
本次展览作品铺满罗湖美术馆展厅,全景式勾勒出牡丹花的精神世界。王昆峰以牡丹为创作核心,以主观视角深入挖掘其内在特质,巧妙呈现牡丹的结构、色彩与层次,独创别具
一格的花卉影像视觉语言,赞颂牡丹的魂魄与生命力量。他借助牡丹形态的万千变化,诠释生命从盛放走向永恒的升华,从当代视角出发,致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与中华文明的蓬勃
生命力。
展览自6月25日开展,便吸引众多观众慕名而来。大家纷纷表示,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量,对象征中国形象的牡丹有了全新认知,也更深切体会到摄影艺术的魅力与
感染力。

高均海 摄
王昆峰1952年出生于河南延津,身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其创作始终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展开。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他40多年来以洛阳牡丹为题材,运用多元摄影语言,展现牡丹
不同生命阶段风姿与精神的心血结晶。他借花开花落,阐释生命不息的意义,挖掘万物精神境界。正如展览前言所述,这不仅是对生命意义的隆重礼赞,更是在代表中华美学精神的牡
丹身上,进行的一次生动艺术实践。
多年来,众多业界专家围绕王昆峰的牡丹题材摄影创作撰写专论,多维度剖析其艺术成就。他镜头下的牡丹,既是展现中国精神与气派的艺术载体,也是传播城市形象的独特媒
介。其作品在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等众多活动中展出,荣获“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优秀展览等荣誉,还在近百家媒体发表,并出版多部专题画册,在摄影艺术领域留下
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