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音中外文学与评论》主编今音(王荣根)
在华师大姚海洪文学现象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仁:
下面我主要谈两个,一个是谈姚海洪15部长篇小说其中的3部中的若干人物的看法。另一个谈姚海洪把浦东文坛的传统模式打破了。
一、先谈人物看法,有3个地方值得关注。
第一、小人物的智慧。《举头三尺》写到徐新国最后在出逃之前,把一个亿,留给了钟少盈和儿子。小说写到了犯罪的父亲依然不忘自己在为儿子铺路,哪怕大难临头,他还是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还有一个亿,他给了演员辛蝶,辛碟拿了钱,后来又投入到导演的怀中。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投资最失败,感情投资最失败。而徐的母亲,作家李清,选择了知情不报的断然自杀来保护儿子和掩盖儿子的罪行。而李清曾出版过书,媳妇钟曾带着儿子专门来到书店买婆的书籍,目的是想让儿子知道自己的奶奶也是一个书香门第之人,但不幸的是,李清的儿子为了发财,行凶杀人,于是性质就变了。
另外一个,人物林春妮遭到乡长儿子欺负,林的男友程明,斗不过强势的乡长一家。这时候,程明的爷爷给了两本书,一本是基督山恩仇记,另外一本是三国演义。有趣的是在七年后,程明反杀乡长一家,将乡长和他儿子的生殖器割掉。这是一个弱势战胜强势的一个案例,其中说明两个,一个是弱势需要蓄势,才有可呢战胜强势。其中,需要时间,需要智慧。程明的爷爷是一个智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抽时间去阅读《举头三尺》的上、下两部。比如看和品小说的气场与质感。
2、小人物的格局。在小说《海神》中,有三个人物值得关注。一个人物是杨刚,杨刚在战场上牺牲,其妻子要求上前线获准。但是,他们的女儿送人。这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而折射的是国家和民族在危亡时刻的选择。
第二个是虞无畏,因父亲逃港,他的政治前途受影响,然后他去西藏工作,由此换来县委书记和县副书记一职。但是,他最后病死。
第三个是吴为,是以小人面貌出现,在虞死后,县长和县委书记职务由他一肩挑。这三个人物的铺排和设计,让读者心里压抑,甚至有点不甘心,但是,小说的艺术真实就是这样。同时也要求读者,在了解了事实真相之后,如何继续热爱生活,而不是与社会为敌。
或许,这也是小说所提供的深刻之处。《海啸》《海神》《海恋》是姚海洪出版的南汇嘴传奇三部曲。
3、 小人物林黛黛的爱情观,竟然是不为金钱所动。这是小说《城墙下的女人》当中的一个人物。三个城墙式的男人都没有赢得林黛黛的青睐。一个是有爱新觉罗血脉的金择仪、一个是50多岁鹤神集团董事长邵仁义,第三个是82岁高龄的华亚太。这三个男人都很有钱,可惜,林黛黛看不上。小说背后的逻辑需要思考。因为商社长在林黛黛跳楼时救了她。这是小说人物的感恩意识。因为,当下恩将仇报的不少,落井下石的也有。
二、 再谈姚海洪15部长篇掀起的波澜,颠覆了传统认知和打破了浦东地区一贯以故事创作为笼头的几十年模式。说句不好听的话,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从客观上,依托浦东新区行政区域的资源归并,很快将长篇小说创作资源,在自由、平等、安全的情况下,系列评论了姚海洪的15部长篇,以及还有倪辉祥、宗廷沼、陈柏有、陈锦国、等各位作家的长篇,尤其对姚海红的小说评论历时八年,体现了持续性。
浦东新区作协这个框架,为加快作家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创造了条件。主要是板块整合。出现了纯文学长篇小说领域的姚海洪、倪辉祥、宗廷沼等“三驾马车”的提法,从现象看,和浦西的长篇小说市场逐步平衡。尤其小说评论在民间这一块,已经走在前列。
由于小说评论资源的匮乏,浦东地区,还有许多长篇小说没有在社会上形成影响,花了钱出版,却仍然没有在资源这一块充分利用起来,这是一个遗憾。
长篇小说的好与否,只有经过评论,都会发现其中的优势。这样说,总比出版了堆在床底下好,因为堆在床底下,总有一天会当作废品卖掉,一旦经过评论,小说和作者的命运就会发生改观,一个是自身的精神愉悦和健康质量有了改观,另一个是得到了传播的作品,在社会功能这一块,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服务于社会和有利于社会,这是功德。
谢谢大家!
2025.6.21
今音文学策划中心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2025.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