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的“永动机”
——陕西冶金医院血管外科党金鑫传
作者: 顾必龙
在陕西冶金医院那一群大医洪流里,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永不熄灭的热情照亮患者康复之路,以细腻的温情守护家庭港湾,更以卓越的医技与高尚的医德,在血管外科领域刻下深深的印记,他就是党金鑫。这位90后的年轻医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担当与情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党金鑫踏入血管外科领域之初,便展现出非凡的决心与毅力。在静脉曲张专科这片天地,他潜心钻研,不断磨砺技艺。无数个日夜,他沉浸在专业书籍与学术资料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一次次观摩学习,他用心领悟手术的精髓与细节。凭借着这份执着,他的手术技艺日益精湛,如今,经他双手完成的手术已突破5000台大关,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重获健康的希望,也是他扎实医技的有力见证。
清晨,当城市还笼罩在夜色之中,陕西冶金医院血管外科的办公室里,党金鑫的身影已然出现。他总是紧跟科室主任王玉德的脚步,成为最早抵达岗位的人之一。整理手术资料、回顾患者恢复情况,每一个环节他都认真对待,将各项细节铭记于心。换好白大褂,简单果腹后,他便开始为患者腿部划线、耐心答疑,随后迅速投身手术室,开启一天的忙碌征程。
无影灯下,党金鑫化身生命的守护者。他手持手术器械,动作娴熟精准,每一个切口、每一次缝合,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从清晨的第一台手术开始,他常常一站就是数小时,专注的神情从未改变,哪怕口渴难耐、身体疲惫,也舍不得耽误片刻。他深知,手术台上的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容不得丝毫懈怠。正是这份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让他在手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赞誉。
结束了上午紧张的手术,党金鑫没有丝毫停歇。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倾听他们的担忧与诉求。面对患者一连串的问题,无论是术后疼痛是否正常,还是出院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他都不厌其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解释得明明白白。遇到情绪焦虑的患者,他会像亲人一般坐在床边,拉家常、谈生活,用温暖的话语开导对方,直到患者紧锁的眉头舒展,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机,对党金鑫而言,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与患者紧密相连的桥梁。除了在手术室,他的手机几乎24小时待命。深夜,当人们沉浸在梦乡,他可能会被患者的咨询电话惊醒,但他总是立刻清醒,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周末休息时,只要患者有需要,他便毫不犹豫地奔赴医院。曾有一位外地患者术后在家出现紧急情况,家属心急如焚地打来电话求助。党金鑫一边通过电话冷静地指导家属进行应急处理,一边迅速赶往医院。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最终及时为患者化解了危机。在患者眼中,他就是随时能“召唤”的守护者,只要有他在,心里就无比踏实。
结束一天的工作,当其他同事陆续下班,党金鑫依然坚守岗位。他会再次巡查病房,仔细查看每一位患者的情况,确保他们安然无恙后,才肯放心离开。这份对患者的牵挂与负责,早已融入他的日常,成为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脱下白大褂,党金鑫回归家庭,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推开家门,两个孩子欢呼着扑进他怀里,那一刻,一天的疲惫瞬间消散大半。尽管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他就会全身心陪伴家人。周末,他会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享受亲子时光;闲暇时,他会耐心辅导孩子写作业,关心他们的成长;他还会系上围裙,为家人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用行动传递着对家人的爱。他常说:“在医院,我要对患者负责;在家里,我要对老婆孩子负责。”在他的努力下,工作与家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党金鑫的努力与付出,同事们都看在眼里,打心眼里佩服。王玉德主任称赞他是科室的“永动机”,永远充满干劲儿。在年轻医生中,他更是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从医多年,党金鑫始终坚守初心,他说:“穿上白大褂,就是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听到他们的一声感谢,再苦再累都值了。”
在陕西冶金医院,党金鑫如同扎根血管外科岗位的一颗螺丝钉,用自己的专业与热情,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在家庭中,他是温暖的港湾,为家人遮风挡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篇章,成为患者、同事、家人心中最可靠的人。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医者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医者的光辉形象与崇高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