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文/路等学(甘肃兰州)
前言:思想之光穿透历史的苍穹
在历史的苍穹深处,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岁月的阴霾,照亮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总有一种思想如同火种,点燃希望,指引时代变革的方向。井冈山八角楼那如豆的灯火,正是划破旧中国沉沉暗夜的利剑,为中国革命照亮了通往胜利的破晓之路。它不仅是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记忆,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困境中探索真理、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伟大历程。
‘
一、暗夜笼罩下的星火初燃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深陷浓重的黑暗之中。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紧随其后制造“七一五”事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的浪潮骤然退去。白色恐怖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席卷全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死考验。
面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共产党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奋起抗争。南昌起义的枪声、秋收起义的号角、广州起义的呐喊,上百次武装暴动如惊雷炸响。然而,囿于“城市中心论”的桎梏,这些旨在夺取大城市的起义,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接连受挫。革命的道路究竟在何方?这个沉重的命题,像巨石般压在每一位革命者的心头。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硝烟未散,毛泽东以非凡的胆识力挽狂澜,毅然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引兵井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伟大创举,犹如漫漫长夜中点燃的第一簇星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毛会师不仅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更在罗霄山脉间构筑起工农武装割据的坚实堡垒,为革命理论的孕育提供了丰沃的实践土壤。
二、油灯摇曳处的思想破晓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之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国民党军队频繁的“进剿”“会剿”如黑云压城,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困境如影随形。在艰苦卓绝的日子里,“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虑,如同阴霾在战士们心中蔓延。
八角楼的油灯下,毛泽东以笔为剑,展开了一场深刻的思想突围。1928年至1930年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雄文相继诞生,如惊雷震散笼罩在革命队伍上空的迷雾。
1.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立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以犀利的洞察力剖析了红色政权生存发展的深层逻辑。政治经济的极端不平衡、反革命阵营的矛盾分裂、大革命留下的群众基础、红军力量的坚实支撑、党的正确领导,这五大支柱托起了红色政权屹立不倒的理论根基,首次清晰勾勒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宏图。
2. 《井冈山的斗争》:是革命实践的宝贵结晶。毛泽东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深刻揭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三者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这份报告不仅为井冈山指明方向,更成为各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行动纲领,让“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
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堪称划破悲观迷雾的破晓宣言。面对林彪等对革命前途的迷茫,毛泽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唯物辩证法,层层剖析时局。他断言,看似弱小的革命力量,恰如初春新芽,必将在反动统治的薄弱处茁壮成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以诗意的雄辩驱散疑云,坚定了全党全军的信念,描绘出革命胜利的必然前景。
三、思想灯塔的永恒照耀
这三篇诞生于八角楼油灯下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巨作,在中国革命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1. 理论层面的伟大突破:它们彻底打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教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创造性结合,系统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伟大创见,不仅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成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核心基石。
2. 实践领域的明灯指引:这些理论化作照亮征程的火炬。从井冈山到瑞金,从中央苏区到陕甘宁边区,无数革命根据地循着“工农武装割据”的指引,在围剿中顽强壮大。它们如同座座灯塔,为浴血奋战的红军导航,激励着万千革命者前赴后继。
3. 历史长河中的永恒回响:八角楼的灯光最终汇聚成照亮全中国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正是沿着这条被思想光芒照亮的道路,经过二十余载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些著作不仅是引领中国革命的行动纲领,更成为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东方智慧的磅礴力量。
结语:薪火相传,照亮新征程
岁月悠悠,八角楼的油灯虽已熄灭,但那穿透历史的思想光芒,依然在新时代的天空下熠熠生辉。它照亮的不仅是昔日的峥嵘岁月,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回望那束灯火,从中汲取穿越时空的真理伟力,传承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种,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八角楼的光
文/路等学
乾坤倒悬黯重霄,血雨腥风万灵凋!
南昌惊雷裂苍昊,秋收烽火淬金刀!
城垣浴血旌旗倒,雾锁征途星月遥。
巨人振臂开天道,井冈巅顶起龙蛟!
八角楼中灯焰炯,烛摇寒影照峥嵘。
笔卷狂澜惊海岭,墨凝星火破霜冰!
五岳为基擎赤旌,雄文三卷定坤灵。
半壁沉疴腾炽焰,燎原浩气贯长虹!
割据山河旌旆扬,分田废契沸玄黄。
真理为舟破骇浪,慧光如日照八荒!
荡尽阴霾澄玉宇,燃明信念耀穹苍。
洪流奔涌谁能挡?浩气凌霄正气昂!
此光穿透幽冥夜,朗照神州万里阔。
从瑞金驰延安阙,辉引征鞍斩魔羯!
三山崩裂乾坤拓,赤帜高擎傲九阙!
智慧光芒辉永烨,解放风雷震四野!
今朝回望来时路,星火精魂传万古。
辉映复兴新征途,华夏儿郎展鸿图!
初心似岳擎天矗,信仰如阳熔铁铸。
八角楼前光永沐,千秋伟业凌霄筑!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