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间的光:一首藏头诗里的精神气象
编者按:
当“感谢苦心致敬仰佳”以藏头之妙嵌入诗行,周庆利先生的《致谢》不仅是一封温情的书信,更是一曲献给匠心与文化的赞歌。诗中既有“感怀深意”的赤诚感恩,亦有“苦尽甘来”的生命哲思,更藏着对文字力量、文化传承的深切敬意。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这样以笔墨传递温度、以韵律承载心意的表达,恰似一泓清泉,让我们在浮躁中重拾对匠心的尊崇、对真诚的向往。今特以此文解析诗中深意,愿与诸君共品文字背后那份向光而行的精神力量。
笔墨间的光:一首藏头诗里的精神气象
明渊庆泽
当“感谢苦心致敬仰佳”八个字在诗行中次第绽放时,周庆利先生的《致谢》早已超越了一首普通酬答诗的范畴。这不仅是对文字创作者的敬意之礼,更是一曲用笔墨铺展的正能量赞歌——在感怀与致谢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的是对匠心的尊崇、对耕耘的坚信、对文化的热忱,以及那份穿越苦辛后依然向光而行的生命姿态。
一、感恩为帆:让善意在文字中生根
“感怀深意寄诗章,谢语千言诉寸肠”,开篇两句以直白而滚烫的情感,道破了人际联结中最珍贵的内核:感恩。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习惯了用效率衡量价值,却容易忽略“致谢”本身的重量。周先生以诗为舟,将千言万语的感念凝练成工整的韵律,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当一个人愿意为他人的付出停下脚步,用精心构思的文字传递温度时,这种“寸肠”里的真诚,正是消解浮躁的良药。
这让我想起,真正的正能量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每一份善意的敏锐感知。就像诗中“感怀”与“谢语”的呼应,生活里的温暖往往藏在细微处——是他人文字中点燃共鸣的灵光,是困境中递来的一双手,甚至是陌生人一个鼓励的眼神。当我们学会像诗人一样,将这些瞬间化作心底的“诗章”,感恩便成了滋养生命的土壤,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生长出更丰茂的枝叶。
二、匠心为刃:在苦尽甘来中雕刻时光
“苦尽甘来春满径,心凝妙笔韵流芳”,这两句诗暗藏着一个朴素却深刻的哲理:所有“妙笔”的背后,都是“心凝”的专注;所有“春满径”的盛放,都需经历“苦尽甘来”的跋涉。诗中“苦”与“春”的对照,恰似人生的隐喻——创作如此,人生亦如此。当张庆明的“大作”《回溯计生时代:历史遗产与现实展望》让读者“心潮澎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创作者在孤灯下打磨字句、在困惑中坚守初心的身影。
现实中,哪有什么“天成”的佳句?不过是“两句三年得”的执着。就像诗中“心凝妙笔”的意象,无论是文字创作、职业追求还是生活中的每一份热爱,唯有沉下心来,将时光雕刻进每一个细节,才能让“韵流芳”的美好如期而至。那些在低谷中坚持的时刻,那些被质疑仍不放弃的瞬间,终将化作“春满径”的风景——这不是鸡汤式的安慰,而是对“天道酬勤”最生动的诠释。
三、文化为魂:让翰墨香浸润时代心脉
“致情文彩翰墨香,敬仰才思绘锦章”,诗中对“文彩”“翰墨”的推崇,实则是对文化力量的致敬。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当键盘敲击声渐渐取代笔墨摩挲,这样一句“翰墨香”更显珍贵——它提醒我们,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明的载体;创作不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对文化根脉的传承。
张庆明先生的“大作”《回溯计生时代:历史遗产与现实展望》让读者“心潮澎湃”,正因为其中凝结着对文化的敬畏。这种敬畏,体现在对文字韵律的考究,对思想深度的追求,对时代精神的观照。就像诗中“绘锦章”的意象,当每一位创作者都以“才思”为笔,在时代的画卷上勾勒真诚的色彩,文化的“锦章”便会在传承与创新中愈发璀璨。这不仅是文人的使命,更是每个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文化自觉”——哪怕只是用心写下一段文字,认真读完一本书,都是在为这“翰墨香”增添一缕芬芳。
四、谦卑为光:在“高抬”中照见前行的方向
“佳句天成惊四座,作成高抬实难当”,诗的结尾以谦辞收束,却在“实难当”的自谦中,透出更厚重的力量。真正的正能量,从不是骄傲自满的膨胀,而是“胜不骄”的清醒——当他人以“佳句天成”赞誉时,创作者始终记得“作成”背后的汗水,记得“高抬”之中的期待,于是谦卑成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生活中,我们或许没有“惊四座”的才华,但都可以拥有“实难当”的谦逊。当掌声响起时,不沉溺于赞美;当成就显现时,不停止探索。这种态度,让“致谢”不仅是对他人的回馈,更成为对自我的警醒:每一次被“高抬”,都是提醒自己要以更扎实的脚步走下去,让下一次的“作成”配得上更多的期待。
合卷沉思,这首《致谢》诗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一次文字往来的温情,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哲学:以感恩之心待人,以匠心之力做事,以文化之魂立身,以谦卑之态前行。当我们把这些藏在诗行里的“光”,化作生活中的每一个行动,便会发现:所谓正能量,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落在笔尖、刻进心底、融进日常的生命姿态——就像诗中那“春满径”的希望,终将在每一个用心耕耘的日子里,悄然绽放。
《咏诗中正能量》
笔底藏春韵自长,感怀凝作墨生香。
匠心磨尽千重苦,文彩融成一脉芳。
翰墨传承凝锦绣,才思激荡绘云章。
谦怀总向高贤敬,不负光阴向暖阳。
附: 周庆利先生藏头诗《致谢》
感怀深意寄诗章,谢语千言诉寸肠。
苦尽甘来春满径,心凝妙笔韵流芳。
致情文彩翰墨香,敬仰才思绘锦章。
佳句天成惊四座,作成高抬实难当。
2025.6.19.18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