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胡东泰,字泰然,1959年出生,甘肃省秦安县人。中共党员,一九八三年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汉语言文学学士;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在职研究生毕业。被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仲裁学院聘任为兼职研究员。工作期间曾在市级党政办从事文秘工作,并长期在多个市政府部门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发表有关区域经济、政府法制、李白与杜甫研究的论文多篇,亦发表人文地理方面的诗文数篇。现居西安市。
葫芦河与秦安之漫想曲
陇川游子
秦安的主水为陇水、后称葫芦河(亦可称之为龙水),其发源于六盘水支脉月亮山麓的大泉沟垴,亦有称俗名叫“烂泥滩”的地方。葫芦河全长301公里,主要流经宁夏西吉、甘肃静宁、庄浪和秦安,最终在天水市麦积区石佛镇(三阳川)南交汇于渭河。葫芦河流经静宁后,始称葫芦河。葫芦河沿途流经“七峡八川”,其河谷、峡谷、平川一峡谷的河谷轮廓形似一束一放的葫芦,故名葫芦河。葫芦河上游还被称为陇水,瓦亭水和长离水等。
明代正德时秦安县训导黄绪曾描述秦安主山有言:秦安东有龙山(即九龙山)拱护,西有夕(西)山揖让,北有神仙山(包括青龙山、黑龙山)倚负,.南有长山环卫。因而前人曾称秦安“处万山之中”。长山位于县城南近二里,但其东西绵延近百里,与三阳川相连,亦称三阳山,与三阳川北山相连。
葫芦河流经秦安县城,城北有锁子峡与城南的佛耳峡,形成北南扼守县城的天然屏障。秦安城的东西南北主山及诸多山川皆冠之以”龙”字,这也 是与伏羲女娲“龙的传人”息息相关。
明《秦安志》将锁子峡(亦称锁阳峡)独持风景一一列为”秦安八景”之一“锁峡秋光”,并有记述:“峡长三里许,而山色巃嵷,水声砰湃,三秋风色溧溧,经行者飒然。”锁子峡亦称锁阳峡。葫芦河穿越锁子峡南入陇川(亦可龙川)。陇川,即今秦安县城区域。当葫芦河流出锁子峡后,犹如一条龙蛇之练径直穿插陇川,绕县城南主山脉长山之余脉的花山子,流经郑家川后、进入县境最南端佛耳峡之中.
葫芦河滋润流经十里之长的陇川是地灵人杰之地,明《秦安志》将“陇首晓耕”列为秦安“八观”之一景,志云:“陇多平壤,又多大族。晓起耦耕,望之如列阵然,是可观也。”葫芦河在陇川直流十里有坊间传言: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时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回乡(神明川)省亲,乡民状告葫芦河屡年冲毁河畔田地果园。安维峻便特上奏折,将此河水患之事上报朝廷,获光绪皇帝恩准:葫芦河从此以后可在陇川县城南直流十里,十里之外则任其随意曲折流淌。
陇川长山的花山和印台值得一叙:花山,即花山子、“印台”为陇川之众水口处。“印台”筑于花山子土堡之中,世传虽有镇县城府衙之寓意,但 遍观在大土堡中筑黄土高大的印台,这在海内诸地诸山堡中还未见筑此等高墩者,这也实属罕见。这也不正是寓含着;只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才可配掌配有如此巨大的黄土大印吗?明《秦安志》以“印台云锁”为秦安“八景十二观”之一观,县志云:“地理称水秀,陇水经县至佛耳峡,屈曲而入,不见其去,而又束以印台”。葫芦河入佛耳峡,峡谷东侧山崖称五峰山,苍翠秀峻,突兀,明《秦安志》写道:“崖有五峰,为新阳美观,蜀峡有十二峰,人不称峡而称峰。阳崖之峰,不及巫山。然水声山色,潺湲苍碧,人不亦将称峰邪!”佛耳峡中东山峰之上筑有一座大古堡,其名曰大坪堡,其下有一村称大坪村(今属麦积区);西侧山叫虎狼羊山,上筑一古大堡称藏营堡,其下有一村叫九渡村;峡谷中两山竞峙,两堡相望呼应,处山水峡隘险峻之地。相传唐朝时,藏营堡为女将樊梨花奉诏西行讨伐吐蕃途中所筑的堡寨之一。
葫芦河出佛耳峡进三阳川,河出峡口右即今麦积区的中滩镇,有樊家城遗址和演营寺尚在,相传此城此寺为樊梨花所筑的演练兵马之地。
葫芦河流经佛耳峡时,急流奔腾,屈曲萦绕,大有出峡而去之势。葫芦河在佛耳峡北的郑家川曾绕流三四道湾后,依依不舍地进入了峡谷。峡谷两侧,悬崖绝壁,左右参差,曲流急湍,映带峡底,迂迴十二道交河湾之后,才挥别神奇的秦安,在三阳川与渭河交汇。
这多姿多彩的陇水葫芦河,仅在秦安县城区及南就屈曲迂迴近十五、六道湾之后,才含着依依不舍之深情告别了秦安,交汇于渭河后,出潼关汇入黄河,滚滚东去,汇入东海之深渊。
渭河发源于陇西渭源的鸟鼠山三眼泉处。渭河(沿河人亦称禹河)在三阳川蜿蜒东流,形成了大“S”形,与自北而来的葫芦河交汇,此正如两条大小的长龙交汇于天设地造的三阳川,成就了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在卦台山创造太极、八卦、开启华夏文明之源的伟大创举。渭河与葫芦河在“三阳开泰”之地交汇,这正是大自然赋予华夏、神州大地、何等的一方神奇之大观!
葫芦河流域虽不及渭河之大之深,但仅在明代,其流经秦安的胜状,邑人胡缵宗曾在《秦邑赋》中描述曰:“尔乃陇河秋溢,卷地兼天,潎冽滂濞,潏淈渊漩,大欲泛槎,小可方舡,河伯望洋,湘君观澜。”即使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夏秋雨季,葫芦河下游遭受水灾也是常有之事。如今葫芦河虽因上游山川筑垻蓄水灌溉,加上其流域综合治理等,已今非昔比,变成了一条细流小河;但对葫芦河流切莫小视,其一旦发水发威,那将严重危及下游的沿河两岸。
葫芦河流域孕育、诞生了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自古以来,陇西成纪秦安就是羲里娲乡。葫芦河流经秦安长达45.2公里,占其全长的七分之一。葫芦河肈启了华夏文明,其支流清水河流域发现发掘的、公布于世的、有8000年前的先民遗址,就是最好的明证。
葫芦河哺育滋养了秦安世世代代的一方黎民百姓,她不仅可称之为华夏民族的父亲母亲河之一。若称其为数十万秦安儿女的父亲母亲河更是当之无愧!若称其为秦安儿女最伟大,最慈悲,最良善,最厚德,最重要的父亲母亲河更是名副其实!
秦安地处陇右“万山之中”。正因为有葫芦河的呵护、泽润,才成其为“华夏名邑”,才孕育了“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一方热土,才赢得了海内外华夏儿女不远万里千里前来,溯源寻根,求本拜祖的崇敬之行,并对羲里娲乡情深无限!可以说,葫芦河、伏羲女娲与秦安及其黎庶百姓,过去、现在、未来都一直与之永世紧紧相伴相随!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的儿女们是伏羲女娲最早的龙的传人。葫芦河的龙山龙水早已赋予了秦安儿女们具有应龙蛇之变的品格性灵,在他们身上承袭着伏羲女娲的阳刚阴柔之真气、刚健阿娜之柔气、龙蛇应时应势而变之浩气!正如伏羲女娲一样,当天时地利人和兼具时,伏羲就如龙一般腾空而起、为黎民百姓的福祉和百谷兴旺、普降祥瑞与甘霖;如遇天时地利人和不兼具时,女娲就如蛇一般,她或去炼石补苍天、或去关护家园、或去哺育儿女子孙、或去下地耕田,甚至还会如蛇一般,潜伏在草莽之间、与蚯蚓为伍、与泥土为伴、能伸能屈、委曲求全,她真有如博爱慈善的母亲一般!又不正是如此吗?
有人说:秦安之名寓含着“安定平安”,更有人说:“秦”字的三横正暗寓着六盘山、关陇山、秦岭之西端,此三座大山亦正是华夏的“父亲之山”、而在此三座龙山之中,有伏羲、有女娲,有秦人的祖先(秦始皇自称为祖龙),正在这三座龙山之间辛勤的拓疆开田;“安”不正是寓含着家中有“女”、有娘、有女娲在养育着儿女子孙健康成长、在始终守护着美好的家园吗?“秦安”,此真可谓是:天下的地名有千千万,而唯有我“大秦安”之名是最神奇、最美妙、最迷人、最响亮、也是最耀显!又不正是如此吗?
多情多姿的葫芦河为何流出秦安时还要绕那十二道湾?那不正是又暗含着;华胥氏生伏羲怀了整整十二年?那十二道交河湾,不正是伏羲女娲辞别成纪秦安,又要远行天涯海角边、他们更要去华夏大地为黎民百姓再拓无数的”桃花之源”吗?在那佛耳峡山河谷中,在那十二道交河的河湾中,在那三阳川渭河与葫芦河的交汇处,在那卦台山的“三阳开泰”处,不正是一直回响着;万年前伏羲女娲向华夏儿女、包括向成纪秦安儿女,频频发出的祝福平安之呼唤吗?又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自古以来,重文兴教,史有“小邹鲁”之美称。秦安在历朝历代就出过许许多多的圣士贤达、英雄豪杰、忠臣良将、乡贤名宦;他们都为国效力、为国守边、为民造福、为民请命、为羲里娲乡争光、为秦安的百姓争气、为秦安的兴盛增彩奉献,又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儿女们身怀伏羲女娲的天赋禀性,历来就自强不息、敢闯敢干、吃苦耐劳、精明能干、足跡遍及天涯海角和青藏高原,又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儿女们无论身在何处?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能文能武、能屈能伸、极具家国情怀、极具友善共情、极具诚信、礼仪、忠孝、厚道之品性,又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的山川是曲曲多姿的、葫芦河是弯曲多姿的、秦安儿女们走过的道路也总是曲曲折折的,又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儿女们历来最讲礼仪、尊崇法纪、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历来不给国家添乱添堵,而又常常被外人俗称之为“秦安鬼”,又不正是如此吗?
秦安虽人多地少,或称山多川少,但秦安人历来勤于耕耘、善拓致富之路,善种诸多谷物、尤善经营多种谷蔬田园、更尤善栽培多种果园、瓜田桃园梨园遍布山川,又不正是如此吗?
自古以来,秦安就盛产红元帅苹果、白如玉的脆瓜、硕大甘甜的水蜜桃,这“三大龙果”早已饮誉海内、扬名中外!连西王母娘娘对这“三大龙果”情有独爱、每年西王母的寿筵上、七仙女早早就将“三大龙果”摆放在西王母的最前面!若问西王母为何对“三大龙果”如此独爱?因为有伏羲女娲早就将它们贡上了天庭盛宴;若问“三大龙果”为什么那么美观香甜?因为有伏羲女娲早就给秦安儿女留下栽培的秘传!因为正是由有那中分两瓣的葫芦、满盛着葫芦河之水、给“三大龙果”尽情地去灌去浇!而今正赶上网红网购的新时潮,初采摘下的“三大龙果”即由快递运走,天南海北的人很快就能品尝到“三大龙果”的美味香甜,因为它们的回味滋味绝胜过了任何的美味佳肴!又不正是如此吗?
当今的秦安已发生巨变!宝兰高铁、天平高速横贯秦安大地、高铁高速、交相辉映、四通八达、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畅达。秦安及秦安的父老乡亲,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锐气和创新求新之大为,正汇入奋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流中,为实现秦安美好幸福的明天,正再精心绘绣着那名副其实的“桃花源”!又不正是如此吗!
胡东泰(笔名:陇川游子)先生的《葫芦河与秦安之漫想曲》以水脉为经、山骨为纬,在三百里河道的时空里编织出一幅灵动的文化地图。作者以地质名词为韵脚(锁峡/佛耳峡/郑家川),将水文变迁史转化为意象的蒙太奇——光緒帝的直尺与伏羲的卦象在"S"形河湾里达成隐秘和解。那些被县志反复冲刷的动词(卷地/萦绕/回漩),最终在"印台云锁"的黄土印章下,盖出一纸属于龙水子孙的基因图谱。既保持着地方志的考据筋骨,又让女娲传说与樊梨花堡寨在河床上进行超现实对话,完成对"羲里娲乡"最诗意的考古报告。
月亮山的雪水跌落成六盘山的琴弦,在烂泥滩的混沌里醒来;陇水、瓦亭水、长离水,三个乳名被三秋风色溧溧洗亮;锁峡秋光将三百里河道,折叠成束放自如的葫芦;佛耳峡的十二道回漩,是龙蛇之练最后的舞蹈。
九龙山盘踞的晨昏里,印台云锁镇住水口;五峰山在阳崖举起手掌,虎狼羊山脊线上,樊梨花的堡寨依然在数九渡村的炊烟;大坪堡的土墙藏着卦象,当长山绵延的曲线与三阳川"S"形暗合,伏羲的蓍草突然发烫。
光绪十九年的奏折,将十里河道抻成直尺;陇首晓耕的耦耕者,在郑家川的湾流里种下冲不走的秦安腔;演营寺的钟声沉入河底,每道河湾都含着半部《秦安志》的墨香。
渭河从鸟鼠山衔来陶片时,葫芦河正用四十五公里柔肠,丈量羲里娲乡的周长;那些被冲毁的果园,在县志里长成新的传说;如今瘦弱的河道,依然用甲骨文的笔划,在黄土塬上书写——当七分之一的水脉停笔,所有浪花都朝着卦台山,排成八卦的阵型。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