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说》
——河南游随想
作者 王磊光
主播 汪玉丹
汉画馆里的拓片在玻璃后泛着青铜的光。我伸出手指虚虚描摹那些飞扬的衣袂,两千年前的羽人便从南阳的晨雾中振翅而起,掠过医圣祠的琉璃鸱吻。张仲景尝过的百草仍在白河两岸生长,范仲淹捧过的黄土在城垣下沉默,而汉画像石上的日月星辰,早已化作南阳人瞳孔里永恒流转的春秋。
镇平的石佛寺镇在暮色中泛起玉色。作坊里的雕刀依然循着殷商琢玉的韵律,青玉镯环里藏着卞和泣血的传说。玉雕师傅的掌心纹路已与和田玉的水线融为一体,那些被剖开的璞石中,总有一汪月光在流动。他们说每块独山玉都凝结着伏牛山的云气,于是镇平人的窗台上,永远晾晒着温润的往事。
邓州花洲书院的讲堂里飘着宋时的松烟。范仲淹栽下的银杏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刻进年轮,春日的风铃摇醒檐角的铁马,仿佛听见八百年前的书声撞碎在砚池。戏台前的老者闭目打着拍子,越调《收姜维》的唱腔在城墙上荡起回声,将三国烽烟酿成醇厚的乡音。护城河的水波把倒影揉碎又拼合,每一片粼光都是未写完的楚辞。
中原的黄土总是埋着青铜与诗篇。当我在邓州塔林数过十三层密檐,忽见牧羊人赶着云朵般的羊群穿过高速公路桥洞,羊蹄叩击柏油路面的声响,竟与汉画像石上拓印的蹄印重叠。原来三千年的光阴不过是玉雕师傅手中转动的胚料,被岁月打磨得愈发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