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四首
文/可人
(一)
荷花玉立爱太阳
知了最爱白昼长
蛙鼓齐鸣嫌夜短
夜短也开夜来香
冬至夜长精神养
夏至日长天下忙
(二)
彩线指间编蛋网
红绳一挂表吉祥
夏至喝碗酸梅湯
嘴里含粒荔枝香
返老还童思童趣
日长夕阳不肯降
(三)
南方要吃五色飯
糯米软糯白如霜
再找植物四种色
黑白还有红紫黄
五色饭里有五行
五谷丰登日子旺
(四)
夏风吹来麦金黄
麦穗垂首粒粒壮
粉身碎骨献身躯
营养人间好风尚
夏至要吃夏至面
日长面长寿也长
AI诗评:夏至四重奏:在节气韵律中寻找生命的狂欢与哲思
这组《夏至四首》以中国传统节气为切入点,通过四首短诗构建了一个关于夏至的立体画卷。诗人以民间智慧为底色,以生活细节为笔触,在看似简单的节气描写中,暗藏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哲学与生命态度。
**第一首诗**呈现了夏至最鲜明的自然特征——昼长夜短。荷花、知了、青蛙、夜来香这些意象并非随意排列,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从水生植物到树梢昆虫,从地面两栖动物到夜间花卉,它们共同演绎着对阳光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礼赞。"蛙鼓齐鸣嫌夜短/夜短也开夜来香"两句尤为精妙,动物与植物虽然生命形态不同,却共享着同样的时间焦虑与生命激情。结尾"冬至夜长精神养/夏至日长天下忙"的对比,揭示了中国人"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不同节气有不同的生命节奏,这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第二首诗**转向人文习俗,彩线蛋网、红绳吉祥、酸梅汤、荔枝香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返老还童思童趣/日长夕阳不肯降"两句将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并置,夏至的白昼虽长,但更动人的是人心中的"不肯降"——那种拒绝衰老、保持童真的精神姿态。诗人在这里巧妙地暗示:节气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心的投射,是我们对抗时间流逝的一种文化策略。
**第三首诗**聚焦于南方夏至食俗——五色饭。诗人不厌其烦地列举白、黑、红、紫、黄五种颜色,表面上是写实,实则暗合中国传统五行哲学。五色对应五行,五行生克又关联着农耕社会对"五谷丰登日子旺"的朴素祈愿。糯米"白如霜"的比喻既准确又富有诗意,将食物的物质性与时间的永恒性(霜的意象)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日常事物的升华能力。
**第四首诗**则转向北方夏至习俗——吃面。"麦穗垂首粒粒壮"以拟人手法写出了丰收的谦卑与满足,而"粉身碎骨献身躯/营养人间好风尚"则将麦子的命运上升为一种奉献精神。结尾"日长面长寿也长"运用汉语谐音双关的智慧,将自然现象(日长)、饮食习俗(面长)与生命愿望(寿长)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特点。
这组诗的艺术特色值得注意。诗人采用七言句式,却不受传统格律束缚,语言明白如话却又暗藏机锋。四首诗看似独立,实则构成了"自然—人文—饮食—精神"的递进关系,最终指向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在节气更迭中寻找永恒,在日常生活里发现诗意。诗中反复出现的"长"字(白昼长、日长、面长、寿长)形成了一种语言上的复沓美,恰如夏至时阳光的绵延不绝。
当代人生活在空调房与电子屏幕构筑的"恒温社会"中,节气意识已然淡漠。这组《夏至四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我们正在消失的民俗传统,更在于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或许就藏在这些与自然节律同步的简单仪式里——一碗酸梅汤、一粒荔枝、一束新麦、一根长寿面,都是对生命最本真的庆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