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于海洋先生的第三次会面,如同王羲之笔下“惠风和畅”的春日雅集,言语间思想的碰撞,令我愈发领略到这位企业家的卓然风采。与智者同行,方知天地广阔,格局深远。
早在未曾谋面时,便从友人处听闻于先生的义举。企业困顿时,他宁可抵押私产,也要保障员工薪资按时发放,这份责任担当,恰似张謇实业救国时,即便负债累累仍坚守“父教育,母实业”的济世情怀。初次相见,他温雅谦逊,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此番深谈,他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剖析,以及“成大事者当具寰宇视野,勿为细枝末节所缚”的灼见,更让我联想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格局——真正的远见卓识,从不止步于方寸之间。
谈及文化,于先生眼中有光。他将《资治通鉴》的治世智慧与德鲁克的管理哲学熔于一炉,笑言“文化是企业的根脉,若无精神滋养,再宏大的商业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他还从《理想国》中思索管理之道,让千年文明与现代商业产生奇妙共鸣。
司马迁曾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于先生将智慧、情义与原则融于血脉,在商海浪潮中始终保持清醒与温度。这场相遇,不仅是思想的交流,更是我人生中的幸事。
于海洋,为原沈阳市政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获硕士学位。曾担任浑河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职,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他曾担任辽宁嘉星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辽阳顺锋钢铁公司董事长,在企业经营领域成绩斐然。凭借卓越的商业智慧与果敢魄力,多次主导濒临破产的房地产企业重组盘活,助力化解行业风险,为沈阳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在辽阳顺锋铁矿陷入经营困境时,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筹措资金、承担债务,以全身心的投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爱国为民的责任担当。此外,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亦有建树,多篇散文、诗歌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国内权威媒体,展现出多元的才华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