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来2025年精选诗歌10首:
写给麦子的信
我的第一次远行
是与小麦有关
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味道
我挎着竹篮
沿着马车行走的大路
向着远方而去
那是我不曾去过的地方
那里一片金黄
人们在烈日下挥动镰刀
把一垄垄小麦割倒
把生活的希望割倒
把幸福的期盼割倒
路上有多少孩童
和我一样是去送饭
去体验这样的日子
多少年以后
收割机收藏了镰刀
那紧张又喜悦的情景
依然揪在心中
只有把褐色的麦粒捧在手里
腰杆才挺得最直
怀念1470
1470是一个数字
平凡而普通
只是我站在大地上
如一只蚂蚁
依附在一片海棠叶上
仰望高天上流云
俯视地上大河流淌
心里就冒出这个数字
1470
这是一个离我而去的数字
如我深爱的那个人
用一个瘦弱的背影
渐行渐远
从此我再不提起
尽管心里多么不舍
再一次梦见1470的时候
泪水只能留给黑夜
(中国的版图面积曾经1470万平方公里)
诗遇春天
一个可以偷懒的时候
不必刻意远足
不必专心寻找
春天出现得总是慌慌张张
这里那里探出头
当抬眼看见枝头的花朵
不经意间
脚下必然踩了草的新芽
这每一瓣每一枝的鲜嫩
都写满阳光
写满生命的希望
只要你想看见
眼前的一切
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
在为你铺展
烧纸还是燃香都一个目的
父母的名字被刻上石碑
他们的脸庞就是文字
我每次到墓前烧纸
抬头就看见
这文字睁着眼睛
想要了解世间一切
特别是关于儿子
或者孙子
我烧纸或者燃香
都是一个目的
就是想唤醒父母
进行最简约的对话
和当年在外工作一样
报喜不报忧
对视
我在河这岸
大鹅在河那岸
当我走到它们对面
大鹅嘎嘎叫了两声
我向它们挥一挥手
大鹅又叫两声
惊到旁边钓鱼的老人
嘴巴半天合不上
三月有寄
初识在三月
还是分手在三月
每当岸柳发芽
每当粉色桃花开
一个人的河边
总会想起浅笑的你
淡雅的素装
让花更艳
天更蓝
河里的水与你相伴
流淌着
满满的三月
花开的时候
一
河边的桃花开了
可是花开时
你不在身边
心里瞬间落寞
怜悯起这些花朵
生不逢时
无论怎样的美艳
都缺少了一双懂她的眼睛
后来,你说
你也有同样的时候
二
常常落入标题党的陷阱
那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已经堂而皇之招摇过市
所以我警告自己
没有花朵开放的日子
根本就不是春天
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
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此也错过了许多花开
那些花开的时候
我不在旁边
那么春天倒是来没来
答案就是
我看见每一张笑脸
就是春天来了
也是花开的时候
风的写意
南国的风
不在地面奔走
在楼群的空隙里
胡乱闯荡
给三楼阳台的茶桌
带来夸张的吼声
这是我第一次到海南
体验到风的写意
一种过于热情的顽皮
这个春天来得猝不及防
当枝头褪光所有叶子
柿子红润着面颊
开始准备迎接一场雪
一天天地期盼
一天天地凋零
在喜鹊的啄食下
柿子越来越少
我们全部的心思
都在盼雪
都在等雪
相信雪就在路上
可是街头花灯亮过
忽然就立春了
雪还没有来
这个春天却过于莽撞
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我在龙河边长大
还记得那河边的柳树
摇曳着盛夏的浓荫
还记得河边的麦田
铺展着满目金黄
那一座小小的石桥
承载着多少岁月的遗痕
在那条伸向远方的路上
叠加着一串串脚印
在龙河岸边
留下我的童年
家乡的老柳树
目送我走出期待的视线
我是吃着龙河边的麦子长大
喝了多少龙河水
我就能够走得有多远
如今这河水清澈
团团莲叶花开片片
走过河边甬路
抚过九曲围栏
我已在龙河边长大
而龙河却依旧年轻
依旧滋润家乡沃土
它把特有的
坚韧的品格包容的气魄奉献的胸怀
融进每一个细胞
化作不变的基因密码
传递给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庄稼
也传递给每一个龙河儿女
有了龙河的营养
我们才能强壮
才有力量付出汗水
才能放飞梦想
用自己的勤劳与创造
回馈我们热爱的家乡

杨喜来,网名冰河落雪,笔名杨喜莱。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青少年诗词创作协会理事,北京大兴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年轻的海》、《行走的人生》,发表中篇小说《寂寞的龙河湾》、《祖父的影子》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