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夏昼景
文′蒙世清(云南昭通)
野渡无人舟自横,红蕖初绽午风清。
忽闻蛙鼓萍间至,惊起蜻蜓水面停。

这首《七绝·夏昼景》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夏日午后的静谧与生机,颇具唐人绝句遗风。以下从意象、技法、意境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经营的巧思
诗人选取"野渡""红蕖""蛙鼓""蜻蜓"四个核心意象,形成动静相宜的蒙太奇效果。"舟自横"化用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却不着痕迹,与初绽红荷构成空镜头般的静态美;忽而蛙声破萍、蜻蜓点水的动态介入,使画面瞬间灵动。其中"萍间至"的声源定位与"水面停"的视觉定格,展现出微观视角的精确捕捉。
二、视听通感的妙用
前两句以视觉铺陈(无人舟、红蕖)配合触觉感受(午风清),后两句突转听觉感知(蛙鼓)引发连锁反应(惊起蜻蜓),形成"声浪推涟漪"的传导式描写。尤其"蛙鼓"拟声与"萍间至"的方位感结合,让无形的声波具象可感,与王维"竹喧归浣女"异曲同工。
三、意境建构的留白
全诗未着一字抒情,却通过景物互动暗藏情致。野渡无人却暗含来过(舟在),红蕖初绽暗示时节(仲夏),蛙鼓萍间道出生态(湿地),蜻蜓惊停泄露观察时长。这种"见影知竿"的写法,与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观察视角遥相呼应,末句"停"字尤妙,既是蜻蜓受惊的刹那,又是诗人凝眸的永恒。
若言微瑕,"午风清"略显直白,或可更炼字。然整体已得绝句三昧,二十八字间光影流转、声色交织,堪称当代田园诗中的玲珑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