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近期,中纪委拍摄的警示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片中深刻剖析的腐败现象及背后成因,发人深省。其中,孙力的一段话更是尖锐且切中时弊,用接地气的表述,揭示了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社会问题。
“一个水塘,死了几十条鱼,那是鱼本身的问题;如果死了成千上万条鱼,那就不是鱼的问题,一定是水出了问题。一个国家,出了贪官刘青山、张子善,那是他们本身的问题,如果这个国家无官不贪,无官不腐,那就不是几个人的问题,一定是治国的理论出了问题、顶层设计出了问题。”这一论述以生动比喻,点明个别腐败与系统性腐败的本质区别。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反腐倡廉的进程中,个别官员的腐败行为是其自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的结果。但倘若腐败现象呈现出大面积、群体性的态势,就必然要从制度建设、监督机制、权力运行等深层次去探寻根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彰显了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腐败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力。
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基石,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经济搞上去了,可代价太大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两级分化;金钱至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部分地区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浪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物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社会价值观也受到冲击,金钱至上观念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社会风气受到不良影响。当下,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回应,力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心的代价是最大的代价。出了几个贪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老百姓眼里无官不贪;几颗大白菜被沾了甲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认为所有白菜都有甲醛;对人心的污染是最大的污染,人缺乏信任是社会最大的悲哀,离心离德是最大的隐患。”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信任体系,导致民众对政府、对社会缺乏信任。当民众普遍认为“无官不贪”时,政府的公信力将受到极大削弱,社会凝聚力也会随之下降。而个别食品安全事件引发民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同样反映出信任缺失带来的危害。重建社会信任,需要持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加强法治建设、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一个基尼系数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一个清廉指数排在世界后边的国家,一个人与人之间毫无诚信的国家,一个法律可以不被尊重的国家,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即使你在世界上成为土豪又有什么意义?你凭什么挺直你的脊梁?”这段话直击社会发展中的痛点。过高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社会分配不公,清廉指数靠后凸显腐败问题的严重性,诚信缺失、法律不被尊重、金钱至上等现象,严重影响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地位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更在于其良好的社会制度、道德风尚和法治环境。只有解决好这些深层次问题,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挺直脊梁,赢得尊重。
“一旦金钱站在高处,所有的真理都沉默了。假如一切都是为了钱,人们就会失去灵魂,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生活就会没了底线,行为就会失去约束;是非就会混沌颠倒,做人就会失去尊严;道德就会苍白无力,法制就会流于形式。”当金钱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将被其左右,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既要肯定金钱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更要强调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永远在路上》不仅仅是一部警示教育片,更是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问题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经济建设、制度完善、文化建设、道德培育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