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卢沟桥之二
(接昨天)我们昨天简单地阐述了一些关于卢沟桥的基本情况,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再继续这一话题。
据史料记载,卢沟桥还一度被作为道别之地。诸如关汉卿当年被贬,王实甫即于此与之话别。不仅如此,金代赵秉文还有“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的诗句。
还有当年乾隆皇帝曾把修桥时的感慨刻于碑上,并立于桥畔,“司马之人有欲拆洞门而改筑者”,却发现桥拱结构:“石工鳞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
我们还特别注意到,卢沟桥上的望柱、栏板上的石狮,更是精雕细刻,神态各异,让人感慨万端。它们中有大有小,有雌有雄。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这些狮子中,有的观天,有的望地,有的回首,有的挺胸。特别有趣儿的是,大狮子身上的幼师,多而精,美而活。有的爬于背上,有的攀于头顶,有的隐于腋下,有的戏于爪旁,可谓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根据我们翻阅的历史资料获悉,卢沟桥既为燕京的门户,自然也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自石桥建成后,几乎历代都有在此交战的记录。明崇祯十三年,在卢沟桥东修建宛平城,以拱卫京师。80多年前,卢沟桥更以一曲悲歌,唤起了千百万热血男儿,卢沟桥也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
是的,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它表明了当年的战火烽烟,记载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英勇壮观的史实。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