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奇葩文友陈瑞华
毋东汉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了一位奇葩文友,他就是中学高级教师、文史作家陈瑞华仁兄。我今日忙里抽闲,专访陈仁兄。
陈仁兄属于红二代,其叔父曾任县长,六岁丧父,学历不高,自学成才,教龄40多年。他在职时,曾管学校基建,经手钱财不计其数,却一尘不染,账目清如水。退休后,表现奇葩,与众不同。
①他年逾八十,锻炼身体方式与众不同,好多耄耋老人站不稳走不快,他却经常头手倒立,拿大鼎,观之称奇。
②为了宣传抗战,搜集写作素材,他以三轮车代步,老伴为他相陪,走了三省十六县,须知这是一位八十老翁所为,感人之至。
③他应市、区关工委之邀,在中小学宣讲抗战故事,数以千计的学生要他签名,与他合影。他的事迹登上了《中国火炬》和《金秋》杂志,专题报导。他家挂的红领巾百余条,皆听讲学生敬赠。令人羡慕。
④老年人的爱好,无非是种菜务花、养鱼养鸟、遛狗,工作要算接送孙子上学。陈仁兄爱好文学、文史写作。他耄耋之年出了两本书,一本《孙蔚如将军诗词与书法》,一本《孙蔚如将军的故事》。这两本书得到市政协、关工委、市委统战部的肯定和好评。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都很高。令人敬佩。
⑤陈仁兄成长、历练、奋斗、奉献,是一支红色基因传承歌,是一首抗战救国的赞美诗,是一组革命人生的风俗画。最近,应领导要求,他把自己成长历练过程、采访和宣讲抗战故事、充当银龄志愿者的照片和报导文章,整理编辑成册,起书名为《永不褪色的红领巾》,准备出版。企盼付梓。
陈仁兄的如椽大笔,为抗战业绩呐喊,为英雄先烈树碑立传,为历史保存真诚和实在,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奉献余热余光。我为陈仁兄崇高的思想境界、赤诚的爱国情怀、体强笔健的文人素质、老当益壮的革命气魄所折服。情不自禁,命笔,诗曰:
久仰仁兄陈瑞华,
耄耋之年绽奇葩。
养生锻练拿大鼎,
宣讲抗战育红花。
蹬车三省十六县,
著书立说练书法。
弘扬英烈孙蔚如,
金秋火炬映晚霞。
2025-6-27-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