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沧桑——卞文峰人生.文化.教育杂感.随笔第8150章】
活着与爱着:人生的双重奏鸣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旅程,有人追逐功名利禄,有人向往诗和远方。但细究起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无非两件事:活着与感情。它们宛如生命的双轨,支撑着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前行。
活着,是一切的基础,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资本。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探索世界的入场券。活着,意味着我们能够感受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温暖,聆听雨滴敲打窗台的韵律,品尝美食在舌尖绽放的滋味。哪怕生活布满荆棘,哪怕遭遇无数挫折与磨难,只要活着,就有改变的可能,就有逆风翻盘的希望。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他曾在地坛中无数次思考生与死的命题,但最终选择坚强地活着。在轮椅上,他用文字书写对生命的热爱,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与鼓舞。活着,让我们拥有了改写命运的机会,拥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然而,仅仅活着是不够的,感情赋予了生命真正的意义。亲情是我们生命的根,父母的呵护、家人的陪伴,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有温暖的港湾可归。无论我们走得多远,亲情都是那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们的心。友情是人生旅途中的明灯,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们分享喜悦、分担忧愁,陪我们哭、陪我们笑,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珍贵的回忆。而爱情,则是灵魂的共鸣,是两个孤独个体的相互依偎、相互成就。当我们陷入低谷时,是感情给予我们力量;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是感情让我们懂得分享的快乐。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即便拥有优渥的物质生活,内心也会如同荒漠般荒芜。他感受不到爱与被爱的幸福,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联结,这样的“活着”,不过是一具空壳,失去了生命本该有的温度与色彩。
活着与感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活着让我们有机会去体验感情的美好,而感情又让活着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在爱与被爱中成长,在挫折与希望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愿我们都能珍视这两件人生大事,好好活着,用心去爱,在岁月的流转中,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乐章。
卞文峰老师简介:
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学术历程: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中高)后到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任职)和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任职,深耕教育四十五载。
• 学术建树:著书18部,发文3800篇,推广和践行幸福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华夏珍宝馆掌门,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的文化守护者。
• 社会兼任:横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领域学术要职。
• 文学修为: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理事,词作入宗词林正韵,除教育和收藏主业外,其散文和古诗词创作有深厚功底,颇有见树。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