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年
◎杨建强(敦煌)
回顾难忘的童年,即兴赋诗一首,《童趣拾忆》:
少儿无忧盼岁筵,檐前逐戏笑声喧。
春泥塑就丰收梦,夏陇挥镰金浪翻。
晨诵诗书沾露重,暮驮柴草踏歌还。
忽逢墙角红烛挂,灯照花衣忆旧年。
小时候,我生长在一个距城区20多公里的小村庄,名叫常丰村。向年老的人讨教村名来历,都说是人们盼望常常丰收,故得此名。
常丰村处于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平原地带,一条干渠(俗称六支渠)贯穿南北。
这里天蓝云白,鸡叫犬吠,羊壮牛肥,绿树成荫,道路畅通,空气清新。村庄周围还有几个涝坝,坝里有青蛙、蝌蚪、小鱼,静静的深夜不时还会传出几声蛙叫。灌溉期流水潺潺,蝶飞蜂舞,别有情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闲而充实的生活,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种自在;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一种轻松;有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一种坦然。
常丰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互助友爱。谁家娃娃走路迷失了,全队甚至全村的人都帮着去找,一直坚持找到为至。家里做了好吃的,不忘邻里,比如做了红烧肉、焖饼子、包了饺子、蒸了包子,都要给对门或左邻右舍送去一份,共同享受美餐带来的快乐。村民盖房子,大家听道了,都不要报酬自觉前去帮忙。村民住院需要输血,成年人听到后都主动到医院验血,符合血型要求的都能不计报酬献血。每逢春种秋收遇到庄家活,邻里互帮互助协作完成。
常丰村生活的一天,紧松有序,张驰结合。
早晨,上地干活的、上班打工的、外出办事的、进滩放羊的、背包上学的都各忙各的。居民点上只有老人、孕妇、小孩,村庄显得寂静了许多。
中午收工的、下班的、办事归来的、放学的陆续回家,家家炊烟升起。忙着和面柔面、洗菜炒菜、烧水下面。远远地就能闻到肉炒辣子、蛋炒韭菜、蒜绊茄子、油泼辣面的幽幽清香。饭好了,家长们便喊着招弟、改恋、调过、生娃回家吃饭,好是热闹。
太阳落西时,进滩放羊的回来了,户户都到十字路口接自家的羊,然后是饮羊、喂草、加料。
不时居民点上传出爆米花的吆喝声,大人小孩纷纷端着半盆的玉米去爆米花。不一回,“嘭”的一声,米花出炉了,传出淡淡的清香。
太阳西沉了,精力旺盛的人们还去邻居家串门,边吃爆米花边唠嗑,直到天大黑时才散伙。乡村至此一片宁静。
乡村里的一天是充实的一天、快乐的一天,现在想起仍念念不忘、心有不舍。
根据小时候对村子的总体影响,赋诗一首《赞常丰村》,以记之:
银渠织锦润晴川,麦浪连云接远天。
柳海蝉歌惊宿雀,花坡草密卧青犍。
犁开晓雾千畦碧,牧载星辉百圈圆。
守望相帮淳朴厚,丰年笑语荡炊烟。
2025年6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