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农历六月初一,是北方农村人过半年的传统节日,对于养蜂人来说,节日的氛围难掩荆条枯竭、无蜜可摇的莙境,这一天该怎么过呢?我们邢台市信都区范更林、任付珍、沙河市禅房乡良峪村樊建书和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岳海军四位新老养蜂人,相聚沙河市著名的秦王湖风景区西寨山下的张二江蜂场,共同议题如何才能战高温应对持续干旱,把养蜂损失降到最低点。
张二江是秦王湖北岸一个叫西寨的村民,这里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特别是酸枣树、荆条面积最大,加上秦王湖(石岭水库)景区绿化树木花草等蜜源植物,成为理想的养蜂之地,而西寨村原来在高山上,土地不少水源很差、而且交通十分不便,旧社会都是靠担挑人背解决生产生活需求,五六十年代硬是从狭缝地带修建盘山土路,后来上级给予拓宽硬化,三里湾18盘水泥道路被称之为河北省乡村道路建设经典一绝。现在,该村已经整体搬迁到山下褡(裢)石(盆)公路沿带,成为秦王湖景区民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二江今年63岁,过去干过采矿、运输等工种,后来看到外地蜂场都来本地养蜂获得收益,就放弃苦力工作,于20年前购买20箱意蜂尝试甜蜜事业,多年来一直是冬季繁殖到南方诸省、初夏到山西、陕西刺槐地,5月下旬和6月份在本地采收枣花、荆条,7月份到辽宁或内蒙放椴树、油菜等,祖国山河到处有他放蜂的足迹,现在养蜂120群。
参加今天迎半年话养蜂座谈的还有山西养蜂人岳海军,养蜂100多箱,与他相识于5月份良峪村樊建书摇刺槐蜜时同去帮忙而熟悉。他的家乡蜜源植物缺乏,每年从沙河刺槐期回家再次采集刺槐蜜后就又返回沙河采集枣花、荆条,今年的场地是西寨村附近,有张二江为其安排的临路地方,要不然好场地轮不着外地养蜂人占。
“养蜂人四海为家,没有众多伙计帮忙,往哪里走都困难。”他和张二江、良峪村樊建书是多年的患难朋友,就是自家弟兄,在这里放蜂省心劲也安全。
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给养蜂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家正在商讨是否转场的事宜。“都说近日有雨,我们就再等待两天,没有希望就往辽宁椴树地开拔,如果能降雨,荆条还可以采收一部分蜜,挪动场地代价太大。”张二江、岳海军要走就会一起走。
“你们先走,我迟去几天,再不行还去内蒙赶油菜和为葵花授粉,就看这几天能否下雨。”良峪村樊建书这样安排行程的。
“我就剩下40群蜂,还得照看孙子,反正也不能外出,来见多少算多少吧,年景差、蜜价低,养蜂太难了。”来自信都区城计头乡陈庄村的范更林很无奈。
大家一边查看岳海军蜂群里的新蜂王交尾和产子情况,一边议论下一步行程,利用休息时间共同阅读了《蜜蜂杂志》《燕赵农村报》,还趁人马帮助张二江搬动了四五件家具,到蜂场标识牌下合影留念。
中午,张二江尽地主之意,在饭店特意招待大家过六月初一的半年节日,养蜂伙计的热闹激情驱散了干旱无蜜的忧愁,都要求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为相互交流搭建相聚的平台,我愉快接受这个请求,更希望大家都能战胜旱魔,走对线路,多产蜜增收入!
2025年6月26日
作者简介:任付珍,男,汉族,2020退休,现为城计头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信都区作家协会会员,本人为《蜜蜂杂志》、《蜂业科技》交流群主要撰稿人,连年荣获《燕赵农村报》优秀通讯员,多次获《邢台日报》、《牛城晚报》优秀通讯员,信都区优秀党员和信都区首届牛人、信都区好人、信都区好网民等称号